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乱花”迷人眼#当桂花遇上樱与梅 气候专家解读花香背后的天气奥秘
2021年10月21日 16:00:54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记者 翁宇君

  编者按:猛烈的秋老虎过后,浙江开始迅速降温。金秋十月,桂花是不变的主题,但今年满城的芬芳姗姗来迟,而且还与本该其他季节开放的樱花、梅花邂逅。本周,跟随浙江在线记者追花开,一起去了解渐欲迷人眼的“乱花”背后的气候变迁。

  浙江在线10月20日讯(记者 翁宇君)进入十月下旬,桂花的香味终于开始弥漫。

  今年的桂花为何开得这么晚?杭州西湖西溪景区植物园工程师陆婷表示,桂花开花与温度相关性最强,开花前需要一定的低温积累。今年9月份一直处于高温、闷热、干燥的状态,桂花迟迟不开。

  因为温度而乱了“节奏”的,还有盛开的樱花与梅花。“最近早晚的温差大,许多植物会误以为春天来了,出现了二次开花。”陆婷补充说,这类现象并非少数。

  浙江在线记者梳理发现,南京、武汉、扬州、重庆多地都出现了类似的现象。据当地媒体报道,南京莫愁湖公园海棠花、鸡鸣寺的樱花、明孝陵的梅花出现了反季节绽放。此外,武汉大学的樱花在9月末和10月中旬甚至出现了两次反季开花。

  植物反季开花、沙漠罕见遭遇洪涝、北极首度下雨,近年来,大自然的脾性似乎更让人难以捉摸。这些极端天气缘何而起,又给人们亮起哪些警示灯?

  反季开花剑指气温

  “暖”成了高频字眼

  在各地媒体对反季开花现象的报道中,“暖”成为了一个高频字眼。根据中央气象局的气象要闻,9月以来,江南大部、华南北部等地高温日数普遍有5天至20天,其中江南中南部、华南中北部超过20天。9月17日至10月5日,南方133.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遭受35℃以上高温影响,其中38.9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遭受37℃以上高温影响。

QQ浏览器截图20211020112111.png

1951-2020年浙江省年平均气温演变 数据源自浙江省气候中心

  而从更长的历史维度看,年平均温度处于上升趋势。浙江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毛燕军表示,今年入秋的时间比常年要偏迟十几天,“梳理1951年到2020年70年的年平均温度,去年的18.4℃是最高的。另外从曲线趋势来看,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平均温度显著升高,对整个生态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挪不动步”的西太平洋副高

  到底是偶发还是常态

  南方是“旷日持久”的高温滞留,北方则一反常态地被强烈的雨水冲刷。10月初,山西省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秋季最强的降水过程,全省平均降水量超过120毫米,达到常年同期记录的13倍。

屏幕快照 2021-10-19 21.44.36.png

  2021年9月全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 图片源自国家气候中心官网 

  根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的极端天气诊断图,洪涝与东南亚季风、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西太平洋副高和前冬高原积雪有关。浙江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毛燕军分析,近期南方入秋晚和北方的暴雨则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关系密切。

屏幕快照 2021-10-19 14.11.39.png

洪涝的诊断 图片源自国家气候中心官网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一个在太平洋上空的永久性高压环流系统,对我国天气、气候有重要影响。“西太平洋副高冬季偏弱,春季逐渐增强,到夏季位置最北,然后秋季逐渐往南、往东撤退。但是今年,到了秋天,西太平洋副高还停留在北方。”毛燕军分析,“前段时间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很强,位置偏北,所以雨带位置在北方持续了很长时间。”

  毛燕军进一步表示,如果如果一个天气系统在同一个地方停留时间过长,就会引起气候异常。“但是这种现象到底是今年偶然出现,还是以后的常态化现象,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极端天气频发

  携手并进方是答案

  西太副高变化的偶然与必然或许还有待验证,但对极端天气的关注则无需犹豫。10月10日,应急管理部发布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自然灾害情况:我国自然灾害形势复杂严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9494万人次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0583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864亿元。从全球范围来看,今年以来,各种极端天气也频繁见诸头条,塔克拉玛干沙漠罕见遭遇洪涝、赤道附近的非洲中部国家喀麦隆突降冰雹、北极格陵兰岛最高处首次出现降雨,这些都是大气环流异常的直接体现。

  此前,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尘曾指出,今年全球气候呈现出整体极端情况,既有常态下的必然性,也有今年的独特性。可以肯定的是,世界各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率和规模在持续增加,而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气溶胶排放、土地利用性质变化和城市化等与其不无关联。

  “我们呼吁各国政要采取行动,将2021年标记为世界最终改变方向的一年。”浙江在线记者留意到,今年9月,包括《柳叶刀》在内的全球233家期刊发表联合社论称,全球温度比工业化前平均水平升高1.5℃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持续丧失,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灾难性危害,且无法逆转。

  面对极端天气,我们能做些什么?“在研究方面,我们气象工作者在不断努力。而保护环境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跟自然和谐相处。”浙江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毛燕军呼吁。

责任编辑: 董沈涛

标签: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gdxw/ycxw_zxtf/202110/W0202110215811914909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