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在杭州,有这样一群人,用汗水和热情默默呵护着这座城市的“体温”。他们的名字平凡而伟大,已成为城市文明的风向标。即将迎来G20峰会的杭州,你我身边的文明正期待着向世界展示一座城的精神风貌。
我们愿意为时代记录下这样的文明。我们相信,文明是一盏灯,灯亮一些,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我们相信,文明就在我们身边,触手可及。我们相信,每人迈出文明的一小步,社会将迈出文明的一大步。
添彩G20 身边的文明精选系列:
“无声河长”张海清通过写字板与人交流
浙江在线杭州8月23日讯(浙江在线 记者/黄兆轶 编辑/沈正玺)水产店收摊后,花白头发的张海清习惯性地夹起写字板,起身溜达到自家小区旁边的二号港河,这里是他的“责任区”,也是7年多来他几乎每天必须要来转一转、看一看的地方。
张海清是杭州一名“民间河长”,在2009年搬到丁兰街道美辰社区后,他就一直主动关注着社区周边的河道环境,成为河长后更是不遗余力地巡河、提意见。现在,张海清家小区周围原本黑臭河已经成了水清草绿的景观河道。
钱江边长大受不了黑臭河
主动追查改善河道水质
张海清,今年64岁,是杭州一家水产店的老板,从小在钱塘江边长大,对水、对河道有深厚的感情。
2009年,张海清一家从临江的南星桥搬到丁兰街道美辰社区辰秀嘉园小区。刚搬入小区那会儿,张海清发现小区边上的二号港河水发黑,不管白天晚上都散发着臭味,而且水体几乎是静止的,张海清自称“睡着都能被臭醒”。
这让从小在清水边长大的张海清怎么也想不明白,好好的一条河咋能脏成这个样子。为了解开这个谜底,张海清开始天天往河边跑,当起了二号港的“福尔摩斯”。一看、二闻、三蹲点,每天把功夫花下去,他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二号港有个排水口,每天都会流入大量污水。
排水口找到了,那污染源到底在哪呢?这个“爱管闲事”的水产店老板为了查清污水来源,每天一收摊就骑着他的小电驴,沿着管道倒查污水源头。经过几天的摸排,张海清发现这黑水是余杭乔司来的农村污水。
查找到原因后,张海清将问题反映给了余杭、江干两个区的政府。经过相关部门的努力,曾经的“黑臭河”二号港如今已经“脱帽”,水质大为改观。
张海清自己打印了多张宣传单张贴在河道周边。
罹患喉癌无法开口
“无声”河长用写字板提百条治水意见
因为张海清热心改善水质,2011年11月他被杭州市市区河道监管中心聘为杭州市城市河道管理义务监督员,而在2014年4月,他又被丁兰街道聘为二号港民间河长。身份的改变,让张海清更加关注河道,尤其是因他而得到改善的二号港河,他几乎每天都会去走一走。
不过,张海清被聘为民间河长一个月后,突然罹患喉癌,手术切除了喉部。手术后很长一段时间,因为脖子里戴着套管,他都不能说话。不过,这些都没有阻碍他巡河治水的决心,说不了话他就带着写字板出门,遇到要开口时,就通过写字来沟通,发现问题了也通过文字形式向有关部门上报。
“他几乎每天下午都会去巡河,主要是查看河道的水体变化。”张海清所在社区的陆书记说,前段时间,二号港河里有大批福寿螺繁殖,远远看去河道内一片粉红(福寿螺所产的卵块),一些不明所以的小朋友还会去捞。
“发现这个情况后,张海清很着急,他知道福寿螺只是看上去像田螺,但是真的食用的话容易引发疾病。”陆书记说,为了劝导大家不要捡福寿螺回家吃,张海清自己手打了多张宣传单张贴在河道周边,同时上报社区,希望能向居民普及福寿螺知识,以免发生意外。
记者了解到,张海清这些年来提出了与河道相关的意见、建议上百条,即使是在不能开口的这两年,他依旧反映了近20个问题,其中包括水体流动性差、绿化受损、化肥农药入河等影响河道水质的关键性和“老大难”问题。
张海清巡河时一丝不苟,不放过河道周边的任何蛛丝马迹。
河长独白:不怕苦就怕不理解
无声河长还是个热心肠
这些年来,张海清从家门口的二号港一路巡到东风港、大农港、一号港,“无声河长”跑遍了丁兰街道所有河道,而手中的写字板,也换了一块又一块。
对于河长张海清来说,巡河不怕脏、不怕臭、不怕辛苦,唯独怕别人“不理解、不支持”,尤其是不能开口以后。
2014年7月在东风港提升打造生态示范河道的过程中,张海清经常会去河边看施工进展,向施工的人提出建议。“有不少人不理解,为啥我身体不好还要巡河,有的人以为我是收了工资才这么卖力。他们不明白,我就是想多为咱下一代人考虑考虑,让他们也能喝上干净的水。”“无声河长”在写字板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因为张海清的坚持,这两年丁兰街道辖区内河道水质有明显提升,张海清觉得身上的担子轻了不少。不过,这个开不了口的民间河长早早“放了话”,“为了子孙后代,还要一直管下去!”
张海清除了热爱河道外,还是个标准的“热心肠”。他55岁之前累计义务献血7000CC,2006年被授予2004—2005年度杭州市无偿献血光荣奖。他还曾奋不顾身救过两个落水的人:1971年,在余杭区安溪光辉大队,一名3岁小女孩落水,是张海清给救上来的;1992年3月26日,26岁的台湾游客金凤英在西湖边落水,张海清一个猛子扎进湖里,把人救上了岸……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