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最新突发 正文
G20与杭州:因为有你们才会更美好
2016年09月03日 07:34:50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记者 陆逸超
【摘要】 G20杭州峰会,让杭州人汇成了一股力量,不仅仅服务一场盛事,更在于展现杭州的精神力量:让市民素质得到锤炼,让社会风气洗尽铅华。世界将正式进入杭州时间,连同所有服务于这场盛大party的杭州人,都与有荣焉。

webwxgetmsgimg (1).jpg

杭州交警景区大队虎跑中队的指导员张旭

  浙江在线杭州9月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陆逸超 曾杨希 黄兆轶 编辑/汪江军)今年4月报名G20峰会志愿者时,66岁的陈桂仙丝毫没有意识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外交大会之一。这位老杭州只是习惯性地认为,G20或许和以往的文明城市检查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仅仅半个月后,陈桂仙和老伴吴水根就开始意识到,G20峰会对于这座城市的改变,远超他们的想象。“以前只能在新闻联播里看到的国家元首,现在竟然在家门口就能碰到。”

  G20杭州峰会,让杭州人汇成了一股力量,不仅仅服务一场盛事,更在于展现杭州的精神力量:让市民素质得到锤炼,让社会风气洗尽铅华。

  世界将正式进入杭州时间,连同所有服务于这场盛大party的杭州人,都与有荣焉。 

webwxgetmsgimg (2).jpg

65岁的志愿者陈桂仙(左)

  5加2白加黑

  是他们共同的工作状态

  清晨5点的杭州,天还没有大亮,家住上城区惠民苑小区一幢2单元的陈桂仙就起床了,熬过了最热的三伏天,三秋桂子的“天堂之城”迎来了最美的季节。

  差不多同一时间,杭州交警景区大队虎跑中队的指导员张旭也已经整装待发,准备出门执勤。晨曦下的西子湖,犹抱琵琶,袅娜娉婷。   

  东坡路社区综合治理专管员吴函已记不清上一次阖家团聚是什么时候了,但不管多忙,第二天都会和母亲陈桂仙通个电话。陈桂仙问儿子最多的就是:你今天回不回来吃饭?衣服要回来换了。而小孙子则会奶声奶气地问:“爸爸我想你了。”

  66岁的吴水根和陈桂仙同年,由于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吴水根的双手轻微残疾有些不便。但老爷子4月背着老伴“偷偷”到城战火车站报名参加了安全巡防志愿者,直到大学生志愿者回杭后,他才回到社区帮忙。

  一家三口都成了峰会志愿者,难免不着家。原本,陈桂仙也想过放弃,一心照顾家庭,但子女的支持最终让陈桂仙得以发挥余热。

  “儿子当社工,作为我们来说,也想要投入进去,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其实像我们这样的年纪,做的都是些微不足道的事情,献一份心意罢了。”陈桂仙说。

  陈桂仙一家只是众多峰会志愿者中的沧海一粟,而离南宋御街不远处的西湖景区,张旭同样尽心尽力扑在工作上。为了保障有力,从8月29日开始,张旭索性住在了中队里。每天睡5、6个小时,忙起来还会忘记给家里人打电话。上周趁着回交警支队领装备时,张旭才和同为交警的妻子见了一面。

webwxgetmsgimg (3).jpg

张旭在后方管好中队的后勤工作

  张旭一天的工作是从“跑腿”开始的。早上8点见到张旭时,他刚刚将200多份早餐送到执勤岗民警手中,回到中队后又马上召集后勤人员开了个短会。再和张旭说上话,已经是半个小时后了。“最近的工作和任务挺忙的,不太抽的出时间。”张旭边说边把手机充上了电。清晨5点半才充满的手机只剩下了35%的电量,两个对讲机也不停地“滋滋”响着。

  6.39平方公里的西湖,承载着千年的文化,一步一景,但这并不属于张旭。

  所有人都知道服务G20辛苦,但没有人因此退却。这段时间来过杭州的人都会说:以前提起杭州,都说西湖美,现在说到杭州,都会说这里的人更美。

  惠民路和中河中路口的联华超市,是陈桂仙的“根据地”,在超市最忙的早上7点半到9点半的两个小时里,陈桂仙还要负责在斑马线旁劝导不文明行为。

  华灯初上,早早吃完晚饭,吴水根就拿上手电准备出门了。“你去你去,碗我来洗。”背后响起了陈桂仙的催促声。两公里外的南山路,游人如织、摩肩接踵,疏导交通,维持秩序,张旭的任务繁琐却又重要。从中国美院到柳浪闻莺不过500米,但张旭一晚上愣是走了两万多步。

  累并快乐着,市民和游客的包容最能让张旭欣慰,“这么美的南山路,大家肯定想拍照留念,人一多就会影响交通。不过,一般我们吹下哨子或者上前提醒下,拍照的市民都会主动停止。”在他看来,这是G20给这座城市带来的变化。

webwxgetmsgimg.jpg

《中国青年报》记者杨杰

  一脚刹车爱上一座城

  中青报记者最关注峰会与百姓的关系

  9月2日21点左右,G35次列车缓缓停在杭州东站的站台,174公分的杨杰独自领着一个24寸的绿色行李箱走出车厢。箱子里只有简单的个人衣物,更多的空间给了采访设备。凭借多年跑全国两会的经验,杨杰这次专门带了一条蓝色的丝质长裙,她笑着说:“颜色越靓丽,提问越容易被点到。”

  作为《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的特稿女记者,杨杰的G20时间从静谧的夜色中开始了。

  这不是杨杰第一次来杭州,还在复旦大学就读时,杨杰就领略过人间天堂的美。

  “第一次来,发现这里斑马线上车会让人,这让我很惊喜,从那时候起我就爱上了杭州。”杭州用近乎“润雨细无声”的方式将“文明”、“礼让”根植在市民的血液中,也让“初来乍到”的天津姑娘如沐春风,轻易爱上了这座城。

  作为特稿记者,赴深山老林、人烟罕至的地方是常有的事。但这一次,杨杰说和之前的报道有些与众不同。“能够到杭州这样美的城市报道一场国际性盛会,让我充满期待。这是中国和国际接触的舞台,一定会让外界更多地感受到中国和浙江的变化,感受到中国最真实的一面,同时,中国人也能通过峰会,最直接地感受到世界最前沿的观点。”

  接到报道峰会的任务后,杨杰花了不少的精力查阅G20相关资料,她说自己最关注峰会和老百姓之间的关系,想知道高大上的议题到底会怎样影响老百姓的生活,这场盛会又是如何影响杭州这座城市。

  杨杰已经做好了每天连轴转的心理准备,峰会期间,除了要为工作的媒体提供文字外,杨杰可能还会肩负一部分直播任务。

  22点不到,杨杰带着行李箱抵达下榻酒店,来不及休息,匆匆放下行李的她就和前期到达的同事汇合了,等待她的将是一场和同事们之间的头脑风暴。

  杨杰期待着G20之于杭州和中国的变化。但对于陈桂仙和张旭来说,他们并不知道本次峰会,首次将发展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地位,全球健康也第一次被纳入G20发展议程。

  不过,这些并不影响他们为G20倾其所有,无私奉献。

  相比与会的大咖和参与报道的记者们,陈桂仙对于G20的感悟更加实在。“杭州的环境变好了,居民的觉悟也提升了很多,邻居间也更熟悉了。”走在如今的南宋御街上,经常能听到“吃过了?”“大姐,出去了?”类似的招呼声,让陈桂仙很受用。

  峰会结束前,张旭夫妇紧绷着的弦丝毫不敢松。“我们都和他(儿子)说好了,等任务结束后全家人好好出去玩一趟。”站在明黄色的路灯下,张旭憧憬着。

责任编辑: 沈正玺

标签: G20;峰会;杭州;志愿者;西湖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