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涯湿地 李建平 摄
浙江在线3月20日讯 古语有言曰,见微而知著。
对于新安江畔的建德市,这句话有着更深的含义:要想知道这座城市的水好不好,除了在大江大河边转一转,还要去田间地头的小沟小渠看一看。
2016年底,建德全市205条乡镇级以上河道,已经全部达到了Ⅲ类水质。今年3月16日,省治水办授予建德市“大禹鼎”,这是全省“五水共治”工作的最高奖。
治水,还有提升的空间吗?建德市自加压力,顺势而为,打响了小微水体整治的攻坚战,目标很明确:守护杭州源头清流,树立浙江消劣样板。
20多天时间,全市完成了地毯式排查。最后汇总的数字,让各级干部都吃了一惊:2017年,待整治的沟渠有1857条、1686公里,小池塘有1717个!
时间就是命令。对此,建德市五水共治办牵头起草了《建德市全面整治污泥浊水行动方案》,在航头镇等地率先开始了小微水体整治的试点工作。
全市制定作战图、启动万人治水行动……亚马逊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引起一场风暴。且看建德小微水体整治扇动的蝴蝶翅膀,如何掀起“五水共治”的新高潮。
整治后,下涯镇施家村樟树塘焕新颜
乡镇街道挂图作战 水体整治势如破竹
20多天时间,下涯镇乌驹市村完成美丽蜕变,成为全市治水焦点。在建德,乌驹市村的池塘数量最多,4.6平方公里的村落里,有55个池塘星罗棋布。这些池塘都有一个共性:水体发臭发黑,沉积淤泥几年、甚至数十年没有清理。
今年2月初,建德市推进小微水体整治试点工作。整治难度较大、体量相对庞杂的乌驹市村,被列入首批启动整治村的名单。很快,小微水体整治的倒排计划表,在村口张贴出来:2月15日,小沟小渠集中整治;2月16日,小池塘分类整治,启动农村生活污水纳管修复……
当100车满满的沉积物被拖拉机运走、清冽干净的水流涌入池塘,村庄中最大的黑臭塘——里塘,展现出动人的一面。大理石栏环绕、红鲤鱼自在游走、花箱里花团锦簇……原先要捂着鼻子走过的池塘,一下子围满了村民。
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随着一个个池塘被相继点亮,乌驹市村摘掉了“黑臭脏”的帽子,在全市扬眉吐气了一把。
同样的故事,也在其他村镇上演:在航头镇,20多天来,391公里的沟渠、40多个池塘完成整治;在三都镇圣江村,10多天来,11个村中塘、15.8公里的沟渠、1.45公里的河道也焕然一新;在下涯镇,10.5公里的沟渠、89座池塘变得美丽动人。
事实上,小微水体整治堪比针线活。许多小沟小渠都是名不见经传,散落在村庄的角角落落。即便是摸排到位,一般也很难治理。在建德,首批试点的村镇,小微水体整治成效明显,在短时间里势如破竹,原因何在?
原来,一村一镇都有“作战图”。通过对小沟小渠、小池塘的排查,各乡镇形成问题清单,全部标注在区位图上,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航头镇航头村的“作战图”上,小到“村委会大礼堂边沟”,大到“下毛坝总渠”,治水任务一目了然。
建德市五水共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将争取完成全域小沟、小渠、小池塘整治工作。挂图作战,是为了加快打造“六无”小微水体,即无违法排污、无集中漂浮物、无垃圾渣土、无明显淤积、无发黑发臭、无违章建筑物。
李家镇有支“护水娘子军”
一汪清渠还复来 千锤百炼“治水经”
在建德,小微水体整治攻坚战的打响,给这座依山傍水的浙西旅游城市,带来了赏心悦目的好风景,也带来了卓有成效的“治水经”。
在浙江,“河长制”早已耳熟能详;在建德,“河长制”在小微水体治理中得到延伸,“沟长”“渠长”“池塘长”纷纷挂帅上阵。
“我们村溪沟里的水清了,新安江的水才能更清。”乌驹市村的村干部甘樟鑫,最近包干了村里的8个池塘,成为一名“塘长”。今年,建德通过镇、村、组、农户四级网格联动管理,建立了“人进户、户进格、格进网”的小微水体整治“一张网”,通过网格化管理实现“池池有人管,渠渠有人看”。
小沟小渠,关系到每位村民的切身利益。治理小微水体,要有带头人,还要有“全民参与、人人有责”的群众意识。
这些天,寿昌镇大塘边村的徐建凤有点忙。一大早,她就拿着铁铲和铁桶,开始清理大塘边溪。“村里最近在搞清理河道的活动,看到大家这么辛苦,我过来搭把手。”对于65岁的徐建凤来说,小微水体整治是一个陌生的词,但是家门口的水渠一天天清澈了,却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
在大塘边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个“阿凤姐”。今年2月14日,村两委向村民们发出倡议书,号召党员和村民代表每人筹劳两工、普通群众每户筹劳一工,参与小微水体整治。一周时间里,党员群众积极响应,累计参与人数达800多人次,清理沟渠14条,清运各类垃圾200多吨。
一汪清渠还复来,见证了劳动者的辛勤付出。为守住来之不易的治水成果,建德也给出了答案:先培养村民爱水护水的生活习惯。
大慈岩镇新叶古村是远近闻名的游览胜地,在旅游宣传画页上出镜率最高的,就属总祠堂前的一口池塘。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村民们喜欢在池塘里洗涤,水面上时常会有油渍出现。此外,村庄里的沟渠都有不同程度的堰塞。
今年2月,小微水体整治后,新叶村古水系得以恢复,池塘变得清澈,村内沟渠也得到贯通,活水蜿蜒流经村落,给徽派建筑群平添几分灵气。不过,问题随之而来:池塘是干净了,可是村民家里的衣服到哪里洗呢?
小微治水,疏堵要结合。在新叶村外,一处池塘引入附近江河水。由于水流量较大,水体的自净能力,完全能够应对村民日常的洗涤。活水入村、截污纳管、“母亲河”禁洗……一步一个脚印,建德在小微水体整治中走出了自己的经验。
寿昌镇,清理沟渠的志愿者在行动。宁文武 摄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守住杭州源头清流
水环境问题,表现在水里,根子在产业。近年来,建德市委、市政府把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作为治水拆违的重点,累计关停畜禽养殖户3289户,生猪存栏减少68%,规模化蛋鸡养殖减少61%,禁养区实现清零退养。
在航头镇建珂养殖场,每天上午10点,养殖户陆建强都会完成这一套动作:配好鸡饲料,放进物料混合搅拌机,打开智能控制面板,检查控温、清粪、集蛋等参数。
“以前的鸡舍,一里路之外都能闻到气味;现在路上有人走过,都看不出来这里是养殖场。”陆建强说,他投资700余万元建了两幢钢结构恒温鸡舍,还引进了智能设备。鸡蛋通过减震传输带进筐,烘干的鸡粪也能直接传输到运送车上,2名员工就能应付整个养殖场的日常管理。
鸡舍边上,沟渠里几乎看不到污水横流的迹象。陆建强算了一笔账,集约化养殖后,蛋鸡的出蛋率提高了5%,而且过去是12小时埋头养鸡,现在只需要3小时,一年算下来,提高了100多万元的利润。
养殖规模的缩减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莲花溪的水变清了,小沟小渠里的清水又回来了。
与此同时,建德积极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碳酸钙、五金电器、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近年来,建德市累计关停低小散企业420余家。其中,化工企业从2014年的39家整合到现在的15家。
这些天,杭州新德环保科技公司总经理吴建华,经常戴着安全帽,来到建德高新技术产业园查看还在施工的厂房。“这里是综合大楼,还有生产车间、危废处置车间、三废处理车间。”吴建华告诉笔者,今年8月底,公司就要搬进园区了。
新德环保致力于废有机溶剂综合处理,对化工企业的废弃物进行再利用。“虽然是环保企业,但是厂房在江边,万一出啥问题,责任就大了。”吴建华说,公司越办越大,占地面积从30多亩拓展为108亩,更让他坚定了搬迁入园的信念。
在高新科技产业园内,已入驻的30多家化工、电镀企业,工业用水达标排放后,还会在园区污水配套设施中多次净化,经过排污管道,统一输送到五马洲污水处理厂,最大程度减少了对水体的污染和危害。
航头镇,干部群众整治水体热火朝天。宁文武 摄
树立浙江消劣样板 撸起袖子加油干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目前,建德市排查出待整治的沟渠、池塘数目已经摆在每一位治水人面前。建德全市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力争在今年年底,实现全域小微水体的Ⅲ类水质。
按计划,今年4月中旬,建德要完成所有沟渠的清淤工作;6月30日,完成所有池塘的整治工作。今年下半年,待第一轮整治完成后,下半年将启动第二轮摸排,并对所有小微水体进行水质监测,对未能达到Ⅲ类以上水质的水体进行重新整治。连续3个月稳定在Ⅲ类以上水质的,可以申请销号。
时间紧、任务重,为了树立浙江消劣样板,摆在建德市各级干部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咬定青山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小微水体整治清单、治理项目清单、整治销号清单……一张张权责明晰的任务清单,已经铺陈开来:
加快推进截污纳管工程。在主城区范围内,建德要在今年完成截污纳管排查整治工作,确保主城区污水应纳尽纳;2017年,建德市要新增污水管网18公里,并完成三都、杨村桥两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实施推进农业面源治理工程。今年,全市将有9家生猪养殖场纳入在线智能化防控平台,推进规模以下养殖户的常态化管理,确保养殖废水不外排;2017年,全市化肥减量任务377吨,农药减量14.9吨;水生生物增殖放流700万尾。
深入开展农村双治工作。目前,建德市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达到行政村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完成智能化监管平台建设;今年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任务为确保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有效收集处置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制村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大力推进工业整治工程。今年,建德市将开展环保领跑示范企业的培育,同时淘汰5家落后产能涉及企业,关停和整治10家“低小散”企业。
强塘固堤确保防洪安全。今年,建德要扎实推进“六江固堤”工程,计划实施6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34座山塘整治工程;同时,继续实施建德市新安江、兰江治理一期工程,并加快推进寿昌江、胥溪、三都溪中小流域百河综治工程。
“水环境好了,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得益于此,我们正在打造一批亲水生态空间。”建德全域旅游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不久后,建德会诞生更多水文化特色旅游的新高地和涉水产业的高效集聚区。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