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1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俞琪 通讯员 高海伟)五月的一个普通夜晚,已经将近十点。高号从位于杭州良渚的万科·随园嘉树养老公寓刚刚为老人们服务好,就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了一条动态:作为一名传统的手工业者,我每天都在为顾客消除疲劳和解除伤痛,能够得到顾客的信任,我感到很荣幸。
最近,修脚师高号与85后动画师、杭帮菜大师、非遗传承人等30人,被认定为首届“杭州工匠”。
“杭州工匠”不涨价
每周五上午8时,高号和他的团队准时出现在随园嘉树的健康中心内。不少老顾客,已经早早等在房内。
“小高现在是杭州工匠了,价格是不是要涨一点了。”老顾客王阿姨打趣他。
高号笑说:“不管是不是工匠,修脚还是25元,按摩还是50元。”
坐在王阿姨边上的李阿姨说,这个价格真当便宜,而且还是上门服务。她原来在杭州市区的一些足浴店也消费过,稍微靠谱一点的店家加上好的师傅,每次总要300多元。
“主要是出去也不方便,我腿有关节炎,上下公交车还要用手把腿抬起来。”李阿姨说,自从高号和他的团队定期定点开展公益服务以来,这些烦恼都解决了。
不过李阿姨仍然有些不满意,“如果一周能多来几天就好了”。
高号的团队每周一和周五在随园嘉树,其余5天则要到金色年华、和睦老年公寓和杭州社会福利中心等养老机构开展服务。
一本书促成一个公益项目
高号今年38岁,安徽人。1998年,他到上海学起了修脚的行当。
“那时候想法很单纯,觉得工作在室内,雨不打头、风不刮脸的。另外觉得学门手艺,以后谋生不愁。”高号说。
学了1年手艺,高号终于可以上手为顾客服务了,他却打起了退堂鼓。倒不是工作辛苦,而是实践中,他发现自己的技术还不到家。于是,他向公司说明,希望能自费去进修。公司其实也缺技术过硬的师傅,所以同意了高号的申请。
于是,高号到扬州,拜修脚大师包林娣为师。
2013年,高号在杭州市首届修脚师技能大赛中获得了第一名,也因此成为浙江省内为数不多的拥有技师称号的修脚师。
现在,高号已经在杭州拥有了一家自己的足浴店。
至于为什么会想到提供这样的公益服务,高号说,这跟3年前的一次活动有关。当时,杭州市足浴行业协会打算出一本“百双美脚”的书,于是协会秘书长带着高号一起到一些养老机构中,寻找符合主题的老年人。
“当时去看了,发现老年人的脚,病痛很多,甲沟炎、嵌甲、鸡眼等等。”高号说,而且最关键的问题是,很多人只能忍着。去医院治疗,一般都会采取拔甲的方式,但是拔甲比较痛苦,而且通常要卧床至少半个月,对老年人来说,卧床半个月很容易造成肌肉萎缩等问题。
由此,高号萌发了为老年人提供上门修脚服务的想法,并马上付诸实践。足浴店的生意主要集中在晚上,所以白天,他就会带上几位技术娴熟的老师傅,到各个养老机构开展低偿的公益服务。
摸摸脚就知道是不是常运动
高号的足浴店,目前有9名员工,每次上门服务,包括他自己基本上是3个人组成一个团队。
“目前还是比较固定的几个人,技术要好。因为为老年人服务要比较细心、耐心,不然很容易出问题。”高号说。
这次跟着高号到随园嘉树服务的,有位90后修脚师朱振超,别看小伙子年纪不大,已经是有8年经验的老师傅了。
比如朱振超正在服务的这位顾客,老人有糖足,“有糖尿病或者高血压的,泡脚水温不能太高,按摩的时候手法要轻,动作要柔。”
其实,无论什么年龄层次,按摩的手法都是因人而异。
“我摸一下,就知道对方是不是经常运动。”高号说,比如他正在服务的王阿姨,肌肉弹性比较好,所以一定是经常运动的。一问王阿姨,还真是,王阿姨每天都要运动大约1个小时,而且平时参加各类活动也不少。
服务时间长了,顾客的情况高号也了如指掌。
服务完王阿姨,正好一位护工推着一位老先生进了门。
“这位老先生,泡脚的水,水温不能太高,修脚的时候要特别轻柔、小心。”高号说,原因在于,老先生害怕剪指甲。
老先生的爱人也在边上享受服务,她说,先生是医生,开了一辈子刀,但是看到别人在他身上动刀子就害怕。
高号头戴聚光灯,便于观察脚部细节。修脚刀、擦拭的棉布,都是一次性的,一人一换。为了能更近距离地观察,高号还会在搁脚的沙发上再加一个垫脚凳。
“老年人的指甲基本都有增厚的情况,所以要先用刀把指甲削薄再修剪,不然会很疼。但是特别厚的,要用特殊的钳子剪薄,再用刀,不然很容易把指甲拔出来。”高号一边服务一边向记者解释。
因为老先生害怕剪指甲,会喊疼,时不时扭动身体,所以高号每一刀下去,都特别谨慎。大约15分钟,整个修剪才完成。
“一般泡脚加修指甲在15分钟左右,但是碰到特别棘手的,时间就会延长,有时候也会超过1个小时。”高号说。所以,这其实也是份体力活。
问起高号有没有职业病,他说自己就是干这行的,平时还比较注意。比如同事之间会互相按摩,一个是放松身体,另外也是切磋技艺,“哪里按得不到位,马上提出来,以便改进。”
在参加完“杭州工匠”颁奖典礼后,高号在微信朋友圈里说:“我服务顾客,顾客成就了我的梦想。”
对于未来,高号希望能把这个项目一直做下去,但他说,还是觉得时间不够,精力不够,一周7天都用上了,服务范围还是很有限,“能入选‘杭州工匠’是大家对我的认可,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人关注到这个领域,大家一起把这件事做好。”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