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一人分得一盒寿司,我告诫“泡芙妹”的同时告诫自己:“每人只能吃一盒,谁做不到谁是小狗。”
泡芙妹毫不犹豫:“我是小狗。”
虚弱的意志力随即崩溃:“麻麻也是。”再来四盒,打包带走。
浙江在线5月2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孙雯)“泡芙妹”在朋友圈其实已经红了很久。
她的妈妈叫朱莎莎,是一家报社的美术编辑。翻一翻朱莎莎的微信朋友圈,可以看见“泡芙妹”的诸多生活趣事。
比如,2016年这个时候,朱莎莎贴出两个“晚安贴”——
●皮得上房揭瓦,管也管不住,今天又刺激得我差点失心疯:“妈妈脸上的褶子都是你气出来的。”
“你不是有一个烫衣服的东西么,拿来烫烫平嘛。”
●开始职业幻想期,每天热衷于角色扮演,煞有其事地想象自己是拿针筒的护士,抓小偷的警察,大排档的厨师,幼儿园的老师。一家老小得随时配合不断变身成病号、顾客、小偷、幼儿园小朋友等等以供她玩乐。
模拟扎完针后泡护士还要不满意皱眉提醒:“妈妈,你刚刚忘记哭了诶。”
话好玩儿,画更有趣。
如今,这些好玩的画与句子,成了一本书——《泡芙妹,全世界我最喜欢你了》。
如果继续说“忍不住的表达”,这算是朱莎莎的一种表达方式。5月19日晚,朱莎莎在杭州晓风书店丝绸博物馆店与读者分享了这本新书的前前后后。
让“泡芙妹”长大了有个念想
朱莎莎的上班时间,并非朝九晚五。有时,她一周要上5天夜班,最少的时候也有3天。
“我回家的时候,她已经睡了,她出门的时候,我还在睡觉。”因为这样的“工作时差”,朱莎莎说,她与女儿“泡芙妹”时常两天两夜见不上面。
2015年夏天,细心的朋友发现,朱莎莎朋友圈里贴出的图画版“泡芙妹”越来越多了,那些自“泡芙妹”出生伊始的细节,慢慢在朱莎莎的笔下呈现。这个时候,“泡芙妹”已经三岁了。
“2012年2月19日,收到上帝派发的礼物,刚刚下凡的宝宝都是天使与魔鬼的混合体,为了不压扁长在身后的翅膀和尾巴,‘它们’只好撅起屁股趴着睡。”朱莎莎用画写下“泡芙妹”故事的开始。
那个时候,为“泡芙妹”出一本书,甚至出一系列书的念头,根本就没有。朱莎莎的初衷,不过仅仅是作为一个妈妈来记下那些毫无逻辑、甚至乱七八糟却神幻闪亮的童心世界,好让“泡芙妹”长大了还能有个念想。
如果不是出版人周华诚的“忽悠”,关于“泡芙妹”的400多张画稿,可能还安静地躺在朱莎莎的书房与办公室。
5月19日的新书分享会,周华诚自然也在现场。他说,自己最开始也在朋友圈里,零星地看到朱莎莎晒出自己画的“泡芙妹”。“画中小人儿,或呆萌,或机灵,或逗趣,或乖巧,加之莎莎老师的文字,跟她的人一样,一贯富有自嘲和他嘲精神。然而,每次一图,文字也短,读下来,总是不能过瘾。只好翻出莎莎老师过去的朋友圈,一气读个痛快。后来我就萌生一计,跟莎老师忽悠:你的小画可以成书,这样,可以满足更多人读到‘泡芙妹’的美好愿望。”
因为朱莎莎开始从未有过出书的打算,周华诚说,她只给了“一贯平静如水的‘哦’”,他只好接着“忽悠”。
2017年4月,才有这一本“稻米艺文”图书策划的《泡芙妹,全世界我最喜欢你了》。
因为焦虑才画下孩子的趣事
书如人,很多读者觉得《泡芙妹,全世界我最喜欢你了》有安静和天真的力量。
作为策划人,周华诚觉得,朱莎莎作为一个母亲,一直存有孩子的天真。“当她面对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她自己也是五六岁的状态,莎莎与‘泡芙妹’的交流是俯下身去的共同成长。”周华诚说,这本书恰好是一个机缘,让朱莎莎天真的一面展现出来。
作为一个母亲,如何在当下焦虑的氛围中保有天真?
朱莎莎的答案叫人意外:“我正因为焦虑才会这样啊。”
比如,有一天上夜班,“泡芙妹”靠在门口,低头看她换鞋拎包准备出门:“你每天天黑出去上班,你怕不怕外面有怪兽?”
朱莎莎随口答应:“怕啊。”
“泡芙妹”噔噔噔跑回房里,转身手里变出一只粉红色小飞机:“这是超级飞侠,她叫小爱,她会保护你的。”
怪兽有AK47,你妈有塑料灰机,这火力差距啊——朱莎莎心里嘀咕了一下,但觉得与女儿这种交流以及随后的记录,非常治愈。
在重拾画笔画“泡芙妹”之前,朱莎莎虽是中国美院毕业,却已十多年没有画画了。
如果将朱莎莎的画落脚于艺术进行评价,周华诚给出了自己的看法:艺术最后是为生活,能让生活更美好,即是艺术莫大的价值。莎莎是身怀绝技而不自知的人,只待某一个机缘到时,一出手便是有了。
这恰恰与朱莎莎美院的同学给她的评价如出一辙:“她学习艺术并非是想成为艺术家,而是把艺术视为工具,用来填补生活中的缺陷。”
大人与孩子,相互的成长史
父母与孩子之间,到底该如何相处?
《泡芙妹,全世界我最喜欢你了》给出了一种答案。在书中,可以读出朱莎莎与“泡芙妹”的交流总是对等的。
比如,说到她和女儿各自伏案画画,“泡芙妹”跑过来检查妈妈的作业,朱莎莎抬头问:“画得像不像你?”“泡芙妹一脸嫌弃:“不像,我明明是个美女,你把我画得像个胖子。”#你丫有没撒泡尿照过自己?#
她新创作的“泡芙妹”系列,母女之间,不乏小小的“怼”——
●运河边,树影下,阿泡捏着幼儿园发的小点心仰头作诗:“我要种一棵树,上面只结甜甜圈,不洒黑芝麻,只洒巧克力豆,早饭摘三个,中饭摘三个,晚饭摘三个。”
在旁冷不丁坏她诗兴插一嘴:“三加三加三,等于多少?”
●阿泡在一堆手丫脚丫肉肉墩墩的花花草草跟前蹲下:“它们就叫肉多植物啊?”
拜托,人家明明叫多肉,你才是真的肉多好吗!
这本书的最后,是“朋友们的后记”,朱莎莎的一位朋友说:莎莎的画与话,颠覆了我对“母女关系”的既有看法。大人与孩子的斗智斗勇,真是相互的成长史。跟着莎莎,从“泡芙妹”那里复习人本有的单纯善良简单,还有机智耍赖羞愧。幼年与成年,谁比谁更幸福?大人们羡慕幼儿的衣食无忧、饱吃好睡,小朋友们自己以为如何?
是否可以说,《泡芙妹,全世界我最喜欢你了》,记录了一个幼儿的成长,背后是一位80后妈妈的成长。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