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堰画乡小镇。
本报资料照片
浙江在线8月23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吴朝香 实习生 杨媛媛)特色小镇概念提出后,全国上下形成了一股建设热潮,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2017年4月,国家发改委成立7个调研组,分赴全国各地展开调研。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调研的重点任务是浙江省创新培育特色小镇的机制和经验。
以浙大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浙江省特色小镇研究会会长郁建兴为首的调研组在两批共计78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中选取了6个小镇进行深度调研,形成了一份调查报告,这份扎实的报告,值得一看。
用税收优惠吸引企业,不可取
调研组在调研中发现,为吸引企业入驻,有些特色小镇仍在采用税收优惠、租金补贴、用地政策等传统的招商引资模式。这被认为是开发区模式。
比如,一些小镇对入驻企业采取一企一议的优惠政策,访谈中小镇工作人员不愿透露具体细节,但可以猜测优惠力度肯定不小。
而基金小镇的竞争尤其应该引起重视,因为基金公司属于轻资产企业,流动性比较强,而目前全省基金类小镇众多,如山南基金小镇、南湖基金小镇、梅山基金小镇等,很多基金公司仅仅在小镇注册,并没有真正办公,如果小镇在优惠期过后没有足够的内生吸引力,那么企业随时可能“用脚投票”离开。
人才引进难,也是很多小镇遭遇的难题。
磐安江南药镇在2015年考核中,国千人才和国家级大师的引进人数均为零,这也是造成高端要素集聚这一项失分的原因所在。2016年,这两项都实现了零的突破,但过程艰难。
台商小镇建设指挥部副主任刘荣杰也坦言,不要说985、211的毕业生了,就是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也很难回流。
调研团队也发现,调研的特色小镇普遍反映了人才短缺的问题,表示这会成为特色小镇发展的瓶颈。
目前,各地也出台了相应的人才政策,但存在着匹配度不高的问题。
有的地方官员重绩效轻服务
按照浙江省的相关政策规定,特色小镇要在三年内完成30-50亿元的投资额。但是,不同的小镇成长周期不同,特色小镇还要实现“产、城、人、文”融合的目标,3-5年的时间恐怕远远不够。从这个角度看,顶层设计应该更灵活,投资不拘泥于30-50亿元的额度,关键看成效;创建时间不拘泥于3-5年,关键是内核是否有实质性进展等。
政府观念上,目前政府应该在特色小镇建设中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以及怎样担责,仍然不够清晰,这就造成政府还是重绩效轻服务。调研中,有的地方官员在谈到吸引投资、税收等经济硬指标时往往兴致勃勃,强调成绩如何斐然,而在谈到引进和留住人才、公共服务配套以及社区营造等则直言困难重重。
浙江的特色小镇在推进的过程中,未来需要注意什么,调研报告中也给出了建议。
比如避免仅靠政策优惠来培育特色小镇。调研表明,市场因素是影响企业选址最主要的因素,政策的影响相对有限。
此外要避免特色小镇“一刀切”的顶层设计。特色小镇正因为其特色才称为特色小镇,因此不能用固定的标准进行比较和评判。
(注:本次调研的六个小镇分别是玉皇山南基金小镇、诸暨袜艺小镇、龙游红木小镇、莲都古堰画乡小镇、金华新能源汽车小镇和吴兴美妆小镇。报告作者除郁建兴教授外,还有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浙江省特色小镇研究会执行会长张蔚文,以及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高翔)
不要说985、211的毕业生了,就是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也很难回流。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