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特级教师贡献经验:科学课堂是流动的爸妈参与很重要
2017年08月25日 06:40:32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浙江在线通讯员 吴荃雁 记者 王湛

90.jpg

图片来自网络

  来自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电子版教材。

  浙江在线8月25日讯 (浙江在线通讯员 吴荃雁 记者 王湛)躺在大纸上画身体轮廓、用喷壶制作彩虹、感受水从下往上爬……这是高新实验学校的一年级科学课堂。

  虽然,杭城大多数学校新学期开始,一年级上科学课,但还是有些学校早早地就已经在一年级开设了科学课,比如滨江区的高新实验学校,这门一年级科学课已经开了整整4年。

  陈曦是高新实验学校专门教授一二年级科学课的科学老师,作为一名省特级教师,她从事科学课教学已有28年。针对很多第一次给一年级新生上科学课的老师的小忐忑,陈老师贡献出了自己的经验。

  课堂互动简单实验

  让孩子们边学边玩

  陈曦的科学课,地点并不固定在教室里,可能在走廊上,也可能在校园的某个角落。

  植物认知课上,陈曦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一张观察任务单,让他们去校园里找各种植物,并将叶子画下来。遇到不认识的植物,陈曦会帮助他们识别。

  “一年级的小朋友爱玩,在户外的课堂中要给他们布置任务,不然他们都玩去了。”陈曦说,她的科学课堂讲究边学边玩,在玩的过程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在测量课上,陈曦让孩子们用纸带子测量五个脚印有多长,孩子们纷纷跑到走廊上,走五个脚印的长度,把多余的纸带子剪掉。然后,陈曦让孩子们把纸带贴到黑板上,逐一小组进行检验,评出哪个小组更精准,给予表扬,培养孩子严谨的科学态度、观察记录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能力。

  每周,陈曦都会给孩子们布置一个简单的实验,让他们在家里完成,并拍三张照片在qq上传给老师,全班分享。

  比如,陈曦曾经给孩子布置过一个用水制造彩虹的实验。“在水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盐,水就会分层。在不同浓度的水中混入不同颜色的颜料,分层会更加明显,浓度高的在下面,浓度低的在上面。”

  陈曦将孩子们拍摄的实验图片放大很多倍进行展览,美丽的“彩虹”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成就感。

  有时,孩子们还会给她带来惊喜。

  有一次陈曦给孩子们布置用纱布过滤水的实验,在孩子们分享实验的成果和心得时,她发现有的孩子对实验进行了改造,“有小朋友在水中混入了颜料,观察有颜色的水会不会也被纱布吸引过去。他们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深度思考,让这个实验进行了新的拓展。这种思考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

  “家庭的科学学习和学校的应该互补,不应该割裂开来。”陈曦说,“我一般会要求爸爸们和孩子一起完成,因为爸爸的动手能力比较强,更有助于父亲和孩子的思维交流。”

  “孩子们很喜欢科学实验,我现在在路上遇到之前教过的高年级学生,还会提起当时给他们布置过的实验。”陈曦补充道,“低段的科学实验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这是很开心的一件事。”

  一年级的科学课

  最重要的是保护好奇心

  “许多人对苹果落地视而不见,而牛顿却发现了万有引力的原理。”陈曦说,孩子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从小开始培养。

  陈曦的课堂中很少有概念性的知识,更多的是直观体验。“和小孩子讲概念性的东西他们听不懂,而是要在他们心里形成一个印象,等他们长大了会慢慢知道原来这就是一年级的时候学过的。”

  比如“虹吸原理”,陈曦让孩子在一年级的实验中感受到水往上爬。“这个时候他们会有疑问,水为什么会往上爬呢?等到高年级的时候就会明白这是虹吸原理。”

  于是,有的小朋友就提出来,我们是不是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浇花呢?陈曦觉得很惊喜,小朋友的思考太有价值了。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陈曦看来,这是很重要的科学素养。

  即将投入使用的最新版科学教材第一部分是“植物”,包含植物的观察和认知,第二部分是“比较与测量”,包含用手、纸带等工具对物体进行衡量。“教材很清晰,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们来说,主要是通过观察和体验来获得知识。”陈曦说,“不只是玩,更重要的是玩中带着思考。”

  对于一年级科学课,陈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第一是有趣,课堂设计和环节要引起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比如安排实验、观察、游戏等;第二是好玩,给他们准备充分的学具,让每个孩子都动手动脑,参与进来,体验到科学探究学习的愉悦。”

  “一年级的小朋友好动,老师必须要能掌控全场,不能让课堂乱套。”陈曦说,“表扬很重要,要及时对优秀的小朋友进行表扬,这样可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兴趣,而对于坐不住的孩子则可以让他们来给老师当小助手。”

  逛逛自然博物馆

  看看少儿百科全书

  本报讯 如何学好科学课?除了课堂的学习和互动,课外拓展也是培养孩子科学兴趣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在最新的科学教材中,第一个部分是植物,包含叶子的观察和各种植物的识别。

  “观察一棵树,进而观察树叶的形状,比如齿边就能和锯子挂钩。这很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还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自然博物馆科普部副主任兰国英告诉记者。

  自然博物馆中有植物的标本,不仅有目前存在的植物,还有古生物化石。同时,博物馆有对植物的系统介绍,让参观者了解植物的产生时间和它在生命进化中所发挥的作用。

  “藏品、专家资源、学习空间,这三个是我们博物馆的优势。”兰国英说,之前,博物馆曾经和小学合作研发四年级的矿物岩石课程,让学生在博物馆辨认不同的岩石,观看相关影片,完成一个个闯关游戏并和专家进行互动。

  这样的课外实践孩子们都很喜欢,兰国英说,“作为博物馆,我们会尽量配合和学校的教学,也会主动寻求与学校的合作。”

  除了自然科学博物馆,《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也是孩子课余学习的一套较好的辅助材料。

  “对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人来说,《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是一个很深刻的记忆。今年这套书出了新版。”浙江教育出版社少百出版工作室编辑孟珍真说。

  新版《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由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项目领衔专家林崇德主编,他提出科学精神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编写这套书的过程中,科学精神贯穿在字里行间。

  该书的“自然·环境卷”和“科学·技术卷”都是关于自然科学的内容,涵盖了少年儿童时期需要了解的最权威、最全面、最新颖的科学知识。

  “书中的知识的呈现方式比较生动活泼,而且有许多精美的插图。比较直观和接地气,孩子们也比较容易接受和了解,这对于课堂的学习是一个较好的补充。”

责任编辑: 金林杰

标签: 孩子;观察;课堂;小朋友;老师;自然博物馆;实验学校;高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7082531247471977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