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1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肖淙文 区委报道组 石全)“我知道正是因为您们的资助,我才有了更多力量。我一定会努力学习,不辜负您们和母亲的期望。如果可以早日完成学业,我一定会做一个像您们一样的人,把爱心传递下去,让更多的孩子能去读书,不再失学……”
近日,在宁波镇海区人民法院工作的罗成庆收到了一封手写的感谢信。写信的孩子是他微信里“443助学组”的学生小韩。这样的信,他每个月都会收到几封,有时是受助学生成绩提高的好消息,有时是他们生活学习上的困惑,但更多的是孩子们的感激。
从2015年起,专业军人罗成庆发起“10+1”微助学活动。截至今年7月10日,已经资助了458名贫困家庭孩子继续学业,并吸引了来自全国4000多名爱心人士参与了他的助学活动。现在,这些数字正在不断被刷新。
10个网友结对一个孩子
罗成庆的“10+1”的助学活动源于他一次无心插柳的“义务家访”。从军队转业后,2015年罗成庆从宁波回贵州老家探访朋友,并机缘巧合跟随他到了贫困生小菊家里家访。
小菊的家在贵州惠水县的偏远山村。走进小菊家中,屋子里黑乎乎的,一盏灯也没有,以至于屋顶的透光格外显眼。“真的太穷了,房子只有正面是土墙,其余三面都是木棍围成的透风的木墙。家里一共只有两样电器,一样是一台带天线的老式电视机,还有一样是打谷机。”窘迫的生活环境让他心惊,但让他眼前一亮的是小菊拥有一整面墙的奖状。“我们去家访时,小菊正在读初三第二学期,他跟我们说家里没钱想辍学,当时我就想帮他。”
从小菊家回来,大罗联系了小菊所在学校的班主任老师,得知一个中学生每个月的生活费大约在500元左右。为了给小菊提供一个长期稳定的资助,他想寻找自己的10个好友一起资助小菊,朋友圈的集结号一发出,立刻就有18个朋友响应他。因为多出来了8个人,罗成庆又委托同学再推荐一名贫困生进行资助。
渐渐地,这种助学方式被固定下来,形成了“10+1微助学”模式。“对于一名普通的资助人,每个月掏500元,可能有点吃力,很容易会因为一些意外而中断。但10个人一起负担,每个人每月只要拿出50元,这样的资助就可持续下去。” 罗成庆说。
爱心的多诺米骨牌效应
爱心从一条朋友圈出发,就像被一根引线串连起的烟火发散开来,引发了多诺米骨牌效应。
“最开始的三四组,基本上都是我在现实中认识的朋友,等到组到第5组时,参加的人我都基本不认识了。” 罗成庆说,参加的网友不止宁波,全国各地的朋友都有,资助的贫困生对象也不仅仅只限于贵州,还有广西、广东、四川、江苏、甘肃、新疆等20省市自治区。
为了便于管理,他和朋友们把每个贫困生的班主任老师、推荐人和10个微友编进一个微信群,通过微信群将助学款直接转交结对的学生。受助学生每月都会得到300-1000元的生活补助,这样的资助会持续至他们完成大学一年级之后。
完成金钱资助后,爱心人士依然会与学生交流,帮助他们找兼职工作,为他们做人生规划。由于平台结对帮助的学生大多是单亲或孤儿,这些关爱在某种意义上比现金更来之不易。
志愿者徐洁在“10+1”运行初期就加入到了这个团队中,在他们的关心下,2017年9月,她结对的贫困生小凤如愿上了大学。就在几天前,小凤对大家说,自己大一学业已经完成,可以通过兼职、暑期工作等来赚取生活费,让帮她的爱心人士把这些爱给更有的孩子。
看到懂事的小凤,群里的叔叔、阿姨们纷纷邀请小凤暑假到徐洁所在的城市作客。大家还约定,这个微信群不能解散,这里永远是小凤手机上的一个家。
徐洁也主动将自己与受助学生的缘分延续了下去,她又和平台“签约”,申请给她和朋友们再“分”一个孩子。如今,她已有了新身份——435组的小组长。
(想加入“10+1”可关注此平台。)
长大之后我也成了他
6月底,高考成绩陆续出炉。今年“10+1”微助学受助学生有近50名学生参加高考,已经知道成绩的有90%以上考上了本科线。这些受助学生除了收到考上大学的喜悦,另外一份惊喜让他们感到很意外——“10+1”微助学给每个受助孩子在网上安了一个家。
根据平台规定,当受助学生考上大学后,爱心组长、推荐人或班主任老师会邀请学生进入这个群,让学生和大家相互认识,相互交流,爱心人士可以有针对性的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
“不曾想到,三年来,还有一个以我命名的微信群伴着我成长。” 近50名10+1受助的学生成绩都不错,孩子们都被邀请加入了以他们名字命名的微信群。受助学生小张进入爱心群后,反复感谢大家对她的帮助。
“我何德何能能得到你们的帮助,现在我长大了也想为这个组织尽一份力。”曾经是第5组受助学生的小花,选择加入助学平台做志愿者,成为了382组的组长。受到徐洁资助的小凤也在“10+1”微助学平台当起了义工,还在学校积极参与社团组织,传递爱心。据了解,结对的学生回到平台做志愿者的已占总数的70%以上。
“有时候,读者孩子给我们的信,看着他们成为志愿者,以实际行动将爱心传承下去,在助人的同时,我们也获得了心灵上的巨大满足,一切都是值得的。”罗成庆说,从物质上说,很显然“10+1微助学”的爱心人士给了贫困生很大帮助,但在精神层面上,很难说助人者和受助者之间到底谁获得更多受爱心人士的影响。
“每个人每月拿出30、50元,就可以改变一个贫困家庭学生的一生。” 罗成庆认为,这不仅是一个单向的资助,更是一个人与人互相关怀的过程。现在,“10+1”微助学已经有了自己的工作室,每天都会有一到两个孩子成为新的受助对象。
在“10+1”工作室的墙上,画着几棵长满了心形“枝叶”的大树。每一片叶子,都代表着一份爱心和希望,上面手写着一个受助学生的个人信息。400多片叶子汇成了一片心海,托起了最上方“放飞梦想”四个大字。
“希望它开枝散叶,有一天能长满这间房。”罗成庆抚摸着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说。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