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安庆邓稼先故居为何提到这位浙江人?原来他是“伯乐”
2019年06月02日 11:32:45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记者 李鹏

IMGP0271_副本.jpg

  邓稼先故居的铜像 浙江在线记者 李鹏 摄

  浙江在线安庆6月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鹏这几天,一段致敬"两弹元勋"邓稼先的视频《等待》,让无数人泪目。虽然已经逝世32年,"两弹"元勋邓稼先依然活在人们心中。5月30日上午,浙江在线记者跟随"长三角主流新媒体采访团"来到位于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白麟村的邓稼先故居,追寻邓稼先的一生家国梦。    

  这位浙江人是邓稼先的“伯乐”

  濛濛细雨中,一幢徽派建筑风格,砖木结构、两层阁楼式建筑出现眼前,门首匾额上书"铁砚山房",这里便是“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故居。当天担任讲解员的是一位70多岁的皓首老人,他叫邓敦华,是邓稼先的堂侄

  作为邓氏子孙,他对堂叔邓稼先的事迹如数家珍。老人操着一口带有浓重皖南口音的普通话,指着"守艺堂"西侧的住房告诉记者,95年前6月25日,邓稼先就是在这间房里出生的。

  置身故居,回望邓稼先一生的峥嵘岁月,一定绕不开这几个词语:奉献、坚持、爱国。据老人介绍,1950年,只有26岁的邓稼先用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四年博士学位,人称"娃娃博士"。学业结束后,美国政府试图用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科研条件让他留在美国,但想到身后的祖国至今仍然陷入水深火热中,他毫不犹豫放弃轻而易举便能得到的金钱和地位,只身回到祖国投身科研事业中。

IMGP0267_副本.jpg

  邓嫁先故居墙上钱三强院士的照片 浙江在线记者 李鹏 摄

  浙江在线记者发现故居的墙上还挂着一位浙江人的照片。"他是邓稼先的‘伯乐’" 邓敦华老人指着墙上钱三强院士的照片介绍,邓稼先回国后,1958年国家成立了专门领导核工业的第二机械工业部。中科院和二机部负责人寻找从事原子弹研究工作的科学家。时任二机部副部长兼原子能所所长钱三强推荐了邓稼先:“稼先同志,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调你去做这项工作……”

  此后,邓稼先心里明白,从今以后,他必须隐姓埋名,不能发表学术论文,不能公开作报告,不能出国,不能随便与人交往,不能说自己在哪里,更不能说在干什么,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只为挺起民族脊梁。

  家乡创排黄梅戏《邓稼先》纪念伟人

  在故居的采访中,邓敦华老人提到的一个细节,让采访团的年轻记者们潸然泪下。他说,由于常年劳累奋战第一线,晚年的邓稼先积劳成疾,即使在弥留之际仍然挂念着祖国的科学事业,与于敏合著了一份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邓稼先因癌症晚期大出血去世;他临终前最后的遗言依然与国家的科技发展有关,遗言只有九个字:“不要让人家拉得太远……”。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家乡伟人,安庆人还用自己独特的黄梅戏艺术来颂扬家乡诞生的大科学家,创排黄梅戏《邓稼先》,可谓"家乡戏唱家乡人"。

  据介绍,黄梅戏《邓稼先》由安徽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创排,作为安徽省唯一剧目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角逐"文华大奖"。该剧聚焦邓稼先为了心底的强国梦,带领团队在艰苦的条件下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却与妻子许鹿希分别28年的人生经历。由于保密需要,许鹿希虽不知丈夫去做什么,但她信守离别时对丈夫的诺言——"我支持你!"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先后爆炸成功,邓稼先和他的同事们为共和国树起一座丰碑,但他长期遭受大剂量核辐射,归来时已是癌症晚期。邓稼先浑然忘记病痛,开始了人生的最后一次攻坚——在病房里为共和国留下一份《核武器发展建议书》……

  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此前在受访时说:“邓稼先是安徽安庆人,希望用本土的黄梅戏去展现国家之魂,民族脊梁,致敬英雄、缅怀先辈。”

责任编辑: 汪江军

标签: 邓稼先;故居;黄梅戏;浙江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