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义乌工业企业50强"榜一大哥"公司1/3是残疾人
2022年03月21日 19:20:48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记者 龚书弘 视频 车志蒙 编辑 程雄

  中国义乌网3月21日讯(记者 龚书弘 视频 车志蒙 编辑 程雄)3月21日8时许,位于义乌赤岸镇的浙江华川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值上班高峰,员工们走出宿舍熙来攘往,私家车辆有序进出,但还有一番场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不少人的代步工具是残疾车或“老头乐”,企业食堂外还有专门一块区域用于停放这些“特殊车辆”。

微信图片_20220321172823.jpg

  “老陈,等我一下。”一辆顶棚上略带锈迹的残疾车停下后,过了10秒左右才见有人下来,在拐杖的助持下,他一步步慢慢走进厂区,而他口中的“老陈”,也是一名腿脚并不利索的大叔。随后,两人一同乘坐电梯到3楼的华川残疾人之家打卡上班。

  记者注意到,从停车位置到厂区大楼入口,短短7、8米的路程,不少员工却需要花费1分钟左右的时间,甚至更久。

  华川集团作为义乌2021年度工业企业50强的榜首企业,更是以纳税1.8亿元成为全市工业企业2021年“第一纳税户”。而这一次,华川被网友关注到的原因,是公司在册员工超1/3都是残疾人。

  更令人触动的是,无论是勤勤恳恳的后勤岗,还是兢兢业业的技术岗,甚至是企业重要的领导岗位,随处可见身残志坚的奋斗者。

  身为“螺丝钉”

  始终在努力“发光发热”

  华川实业有1800多名员工,640多名残疾人,超过总员工数的1/3。

微信图片_20220321172830.jpg

  后勤部的朱瑞高就是其中一员。记者见到他时,他正一瘸一拐地收拾着拖布,准备开启一天的保洁工作,“我虽然53岁了,但身体好,还能干,可惜其他地方不要我……”朱瑞高的“责任田”并不大,受限于双腿残疾,他干得慢、但也干得细。

  从早上9点,到下午3、4点,他会对自己负责的区域反复打扫3遍以上,检查整洁后才会打卡下班。采访中,朱瑞高坦言尽管每个月只有2000多元的工资,但自己每天都活得“很精神”,每个月公司管吃住、交保险更让他打心底觉得幸福。

  “640多名残疾人中有的是肢体残疾,也有智力缺陷、精神障碍的,一小部分有视听障碍,他们目前都有合适的工作岗位。”华川集团办公室副主任蒋少云介绍,从2002年起,企业便在义乌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成为一家“福利企业”,对外招录残疾人,从最初的几十个人,到目前的640多人,目前已成为义乌残疾人数量最多的福利企业。

  蒋少云说,一般企业都是“岗位挑人、择优录取”,而华川这些年慢慢做到了“为人定岗”,比如一些肢体残疾的会从事会计、智控等长期坐在工位上的岗位,智力缺陷或精神障碍的则会在专人辅导下完成打浆、碎浆等工作,视听障碍的则被特别避开了道路、转口等可能存在安全风险的区域。

微信图片_20220321172816.jpg

  “同时,我们早年在厂区改扩建过程中,也不断完善了电梯、斜坡、扶手等一系列无障碍设施,将残疾员工安排在低楼层宿舍,为他们减免伙食费、住宿费,甚至全额帮他们缴纳社保。”蒋少云说,他们很特别,但都很努力,每个人都扮演着“螺丝钉”,都在为企业发展创造价值。

  优先录用+晋升机制

  残疾人也能成为企业发展“重要力量”

  不能让残疾人认为自己是“另类”——这是华川集团副董事长冯小义始终坚持的一句话,也正是这颗初心,他推动完善了公司内的残疾人优先录用机制以及优秀残疾人的晋升机制。

  “只要是残疾人能完成的,一定优先让他们上岗,让他们认可自己才能让更多的人认可他们。”冯小义说,目前公司内几乎每个岗位上都有残疾员工,有的兢兢业业成长为了班组长,有的能力突出进入了管理层。

微信图片_20220321172827.jpg

  陈想文就是不少残疾员工的榜样。他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上世纪90年代从高职会计专业别样后,却很难找到合适工作,“行动不便,手脚也不是很利索,但会计一定要高效,我却很难做到。”直到1990年入职华川,本以为自己迟早会被“淘汰”,甚至经常主动加班来完成手头工作,但后来因个人原因离开了企业。

  2015年前后,陈想文又回到了华川,并凭借自己突出的业务能力很快站稳了脚跟,并逐渐晋升到领导岗位,目前担任公司财务部副经理。

  除此之外,华川集团还不断鼓励残疾人员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习新技术,逐步融入技术岗、专业岗,不断突破“职业壁垒”,同时特别设置“心理咨询室”,为残疾员工及时纾解心理问题、开展相关康复治疗,进一步提升自身获得感与认同感。

  “今年,我们又新招了70多名残疾人。经过统计,接下来集团内每年大概有20到30名老员工到了退休年龄,后续也会将空出来的岗位优先向残疾人倾斜。”冯小义说。

微信图片_20220321172834.jpg

  采访尾声,记者正准备走出华川集团的办公大楼,“以人为本”几个字赫然映入眼帘,而作为刚刚成为义乌唯一因能源“双控”工作获得省政府表彰的企业,华川也正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民族企业的社会责任。

责任编辑: 童晓

标签: 残疾人;义乌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