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最新突发 正文
治国理政地方谈·浙江篇
未来五年浙江如何建设?天更蓝水更清城乡居民更舒心
2016年08月19日 20:34:01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记者 曾杨希
【摘要】 近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和浙江省建设厅联合下发《浙江省新型城市化发展“十三五”规划》。未来五年,浙江将大力构建以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为“一体”,以海洋经济区和生态功能区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同时,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农民进城将更加无忧;未来的城市,水将更清、天将更蓝,城市居民的生活也会更加便利。

W020160802593249703298.gif

杭州西湖文化广场。浙江在线记者倪雁强 于诗奇/摄

  浙江在线8月1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曾杨希 编辑/胡芸)“要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安心、更省心、更舒心。”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为今后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明确了着力点。

  那么,未来五年,浙江将如何建设?近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和浙江省建设厅联合下发《浙江省新型城市化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解答了这个问题。

  未来五年,浙江将大力构建以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为“一体”,以海洋经济区和生态功能区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同时,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农民进城将更加无忧;未来的城市,水将更清、天将更蓝,城市居民的生活也会更加便利。

  今天,浙江在线记者采访了浙江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查志强,对《规划》进行了解读。

  定位各大城市发展

  构建“一体两翼”格局

  根据《规划》,浙江将构建以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为“一体”,以海洋经济区和生态功能区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省域空间发展格局。

  《规划》提出,杭州加快建设高技术产业基地、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全力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不断提高国际化水平;

  宁波加快打造港口经济圈和制造业创新中心、经贸合作交流中心、港航物流服务中心,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重点打造国际一流的现代化枢纽港,规划建设梅山新区等高能级开放平台;

  温州建设东南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金华—义乌都市区要着力推进金华、义乌相向聚合发展,打造丝路枢纽、商贸之都、智造强市、文化名城,加快建成国际商贸物流中心和全省重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加快形成全省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

  湖州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特色产业集聚区、创业创新先行区、城乡统筹样板区、幸福民生和谐区;

  嘉兴加快建设浙江省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区、长三角高科技成果转化重要基地,打造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

  绍兴加快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南生态宜居水城、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

  舟山加快建设国际物流枢纽岛、对外开放门户岛、海洋产业集聚岛、国际生态休闲岛和海上花园城,争取设立舟山自由贸易港区;

  台州加快打造现代化港湾都市区和国际智造名城、海上丝路港城、山海宜居美城;

  衢州加快打造国家休闲区、现代田园城、南孔灵秀地,建设国家东部生态文明旅游区核心城市、浙皖赣闽省际中心城市、美丽浙江重要生态屏障;

  丽水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际生态旅游城市、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基地。

  此外,对于建立都市区一体化发展机制,《规划》中也提出了包括交通体系重构、产业空间重组、公共服务重置、协调机制重建等多项重点举措。在交通体系重构方面,全省将努力打造省会杭州至各设区市1小时高铁交通圈和全省1小时空中交通圈,以及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大省内枢纽城市的1小时通勤圈。

  解读:

  全省的“一体两翼”格局发展规划和实际发展需求十分贴切。四大都市区为“一体”,其中杭州、宁波、金义都市区是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两翼”而言,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是国家战略,“七山一水两分田”的格局意味着生态功能区建设是构建全省重要生态屏障的关键。“十三五”期间,全省积极打造一小时交通圈,也和该意见内容相契合。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降低农民进城后顾无忧

  在浙江未来五年的城市化发展规划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上了日程。

  对此,全省将建立起差别化转移和转化体系。《规划》明确“优先推进有需求、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

  浙江将如何免除“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全省将推进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比如,全省将逐步推进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推动省内跨市保障制度和城乡养老、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

  此外,全省还将为建立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而努力。规划明确将全面开展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技能培训。比如,将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实施企业“订单式”培训,每年培训200万人次以上,逐步消除无技能上岗现象。

  解读:

  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工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推进常住人口在城镇定居落户,是实现外来人口市民化、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关键。早在2014年底,浙江省11个设区市都已制定出台全市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率先在全国完成城乡居民医保职能、制度、经办并轨。

  若要让农业转移人口真正融入就要完善制度保障。新型城市化发展十三五规划中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全覆盖等内容,就是向着这个方向努力。

  推进新城城市建设 

  市民生活将更加舒心

  未来五年,浙江的城市发展是什么样?《规划》明确,全省将建设紧凑、绿色、智慧、人文的新型城市。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道路更宽、环境更美、网络更发达。

  就紧凑城市建设而言,全省将建设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道路网体系。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提高到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达到15%。

  就绿色低碳城市建设而言,全省将以防涝、净水为重点,开展浙江特色海绵城市建设,依托大流域景观要素建设雨水花园、储水池塘、湿地公园、下沉式绿地等雨水滞留设施,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

  就智慧城市建设,全省将大力推进4G移动网络全覆盖,适时推进5G网络建设,全面推广“三网融合”,推进城市光纤入户和宽带乡村工程,建设“光网城市”和“无线城市”。

  此外,未来浙江将“水更清、天更蓝”。根据《规划》,全省将持续推进“五水共治”。其中,将推进污水治理,目标为到202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左右。全省将以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鼓励低碳生活方式,确保全省细颗粒物(PM2.5)浓度逐步下降,增加全年“蓝天数”。

  解读:

  近年来,浙江通过加快发展信息经济、智慧应用,积极打造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也在深入推进。《规划》中的内容,都是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体系。继续落实需要逐步地持续地强有力推进。

  打造浙派美丽乡村

  农民增收方式将更多样

  根据《规划》,浙江将打造浙派乡村新风貌。

  浙派农村会是什么样?《规划》提出,全省将严格保护村落的格局、风貌、田园景观以及存有环境的空间形态。培育自然生态、人文历史、民居风貌、民俗文化等特色村。同时,实施千村“浙派民居”改造工程,建设一批具有浙江记忆、彰显江南特色的乡村新社区。

  此外,对于农民增收,《规划》明确将发展农民增收新业态。其中,将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大力发展新型农业,培育乡村旅游、海岛观光、特色民宿、农家乐、体验农庄等休闲产业,发展壮大“美丽经济”。

  解读: 

  推进新型城市化,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浙江各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四边三化”和“三改一拆”,“美丽乡村”建设领先全国,生态红利持续释放。历史古村落保护和农村文化建设也走在前列,传统村落开始向现代农村新社区大步跨越。

  建设好农村,保障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对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十分重要。浙江农民人均收入连续30多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全国最小。要保持农村发展活力,就需要开拓农民增收方式,找到新的突破点。规划中,浙派新乡村的建设,正是契合了上述需求。


责任编辑: 胡芸

标签: 城市化发展;城市建设;生态功能区;新型城市化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