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应磊 县委报道组 俞莉 陈光曙)5月暮春,象山县凃茨镇道人山围垦区一片繁忙,十几台大型机械正在翻耕土地,东海之滨的这块新生土地已经种上稻秧、西瓜秧等作物,显得生机勃勃,仿佛可以预见数月后,这里将呈现一片稻浪滚滚的景象。
破解农业科技难题,万亩滩涂变粮仓在象山得以成真。宁波七禾加百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成功改造400亩滩涂地,目前正在对道人山围垦区1.7万亩成片滩涂地进行改造。“海涂泥盐分超过0.6%,加入公司研发的菌群分解氯化钠,同时挖好深沟通过雨水冲刷降低盐分。”公司董事长柴宏辉介绍,他们还在泥土中加入有机肥以改良土质,“3年后,土壤盐分可以降到0.11%,达到一级耕地标准。”
根据规划,改造后的道人山围垦滩涂地将打造成一个成片农业产业园,其中包括设施完善的畜禽养殖小区和种植区。“产业园面积大,适合集约机械化生产经营。”柴宏辉介绍,农旅结合,未来这片区域将是集种植、生产、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效益将成倍放大。
赶着农时,新一季插秧正在紧张进行。象山攻克了水稻抗盐性这一世界级难题,滩涂地在改造过程中同步种植水稻,实现土地最大利用率。象山与浙江大学合作,引进盐稻12号、广盐1号等13个海水稻品种,在西周镇、凃茨镇的24亩滩涂围垦地试种,并聘请浙大专家传授海水稻种植技术,实地开展田间管理指导。
“试种的海水稻当年全部成活,亩产最高接近1000斤,平均500斤。”象山县农林局副局长徐海荣介绍,假如滩涂全部种植粮食,那么象山就能增加粮田3万亩,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曾经鸡肋的滩涂正发挥出越来越大的效益。水稻之外,滩涂种蔬菜也成为现实。滩涂上绿油油的蔬菜,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再过一个月,滩涂蔬菜碱蓬就进入收获采摘期。碱蓬作为一种盐生植物,不仅能大量吸收盐分,还能产出“黄金效益”——提取碱蓬中的海盐,制作功能保健饮料,产品综合效益将大大提高。
“以前围垦滩涂靠雨水冲刷自然淡化三四年后,才能种些小麦、棉花、豌豆等旱作物,土地资源闲置、浪费。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技术手段改造滩涂地,打造成标准化农田,实现正常的农业生产。”徐海荣说,滩涂变成优质田,可以实现“占优补优”,为发展提供更多空间。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