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迎接一场会,热烈一座城。伴随亚运的临近,各项筹备工作都紧锣密鼓地推进。为了赛场上一幕幕的闪光时刻,在亚运的场外时间里,许许多多的工作者埋头付出,进行“最后的冲刺”。近期,浙江在线特别推出《亚运C位》融媒体系列报道,将聚光灯照向不同岗位上的亚运工作者、参与者、筹备者,将舞台交给这些亚运倒计时中的主角们,倾听他们正在经历的亚运故事。
浙江在线5月5日讯(记者 翁宇君 陈雷)“这是陆地的终点,也是海洋的起点!”5月初的早晨,海风不燥,在宁波象山松兰山海域的亚帆中心浮动码头上,象山县亚筹办工作人员黄显琦不时望向远方,他说,这里将成为一片运动的海域!
虚线区域为浮动码头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为杭州亚运会唯一涉及海域建设的比赛场馆,亚帆中心一半在陆地,一半在海中。今年9月,它将迎来首场国际性赛事,也就是亚运会帆船项目的比拼。在8天的时间里,将有14枚金牌从翻滚的波涛中诞生。为了这场与大海的约定,4年多来,黄显琦全身心投注其中。作为象山县亚筹办竞赛部工作人员,从亚帆中心的筹备、建设,到帆船项目的赛事运营设计,黄显琦都贯穿始终,积极协调统筹多方力量,推进项目落地。
“2018年4月我们接到亚组委的任务书后开始筹建,到去年3月份,亚帆中心竣工完成。”黄显琦说,这个浮动码头他来了不知道多少次,建设时是为了检查配套设施是否达标,建成后遇到极端天气则需要及时查看码头加固情况。从规划到图纸,再到如今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黄显琦十分感慨。“对于帆船,我们是有感情的。”采访中,他提及其实自己早在3年前就该退休了,但心里一直割舍不下。
黄显琦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其实,这份“不舍得”从二十多年前就开始萌生了,而象山之所以能争取到帆船项目,也与黄显琦的争取息息相关。此前,黄显琦作为象山县体育局体育中心的工作人员,和帆船项目有着很深的渊源。他告诉我们,松兰山一带的海岸海面宽阔、浪向一致,气候条件好且常年有风,因此从1998年以来浙江省帆船队就一直将松兰山的这片海域作为训练基地。“20多年前基地建设的时候,我就参与其中了。后来,因为基地的综合管理需要,我每个星期都至少要去一次的。”
2015年9月16日,杭州正式获得2022年亚运会主办权。“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啊!”黄显琦说,考虑到帆船项目必须依托于自然环境,当时他与体育中心的同事们都觉得可以去争取这个项目落地象山,“象山占有整个浙江海洋资源的1/6以上,有6000多平方的海域面积嘞!而且我们还有二十多年的省帆船基地运作经验。”
此后,黄显琦和同事们深度研讨、递交方案,通过一系列工作,积极争取。最终,象山拼过温州、舟山、台州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在2016年11月正式获得第19届亚运会帆船帆板项目的承办权。
一年一年人员变动,当时在体育中心共同参与项目争取的老同事们陆陆续续调离了原岗位,黄显琦是唯一还在继续跟进这项工作的人。“想把这件事做圆满。”在黄显琦看来,亚运不仅事关一场热烈赛事,还为这片海域播下了发展的种子。“这是把竞技运动的人流引向海洋的一个平台,除了竞技,还可以发展帆船运动的休闲旅游;这也是把海洋资源导入地面的一个平台,比如一些帆船的长途拉力赛需要在中途停靠补给,这就给码头的繁荣提供了机遇。”黄显琦说,宁波逐梦深蓝,想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而象山这片海域就可以很好承载起这之中的运动功能。
黄显琦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防波堤围就的港池里,几道舒缓海浪涌来,浮动码头微微摇晃,接近中午,阳光逐渐猛烈起来,快速上升的气温仿佛将亚帆中心短暂地带入了9月亚运的阵阵“热浪”。近期,场馆的第一批运维人员已经正式入驻,分成18个业务领域进行工作推进,而黄显琦并没有缓下脚步,他和他的团队正劳心于一个重要任务——在疫情之下做好规划,保障好赛事。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