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亚运C位#“手”护听障群体观赛体验!她将亚运动态传至无声世界
2022年05月11日 17:46:53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记者 陈雷 翁宇君

  编者按:迎接一场会,热烈一座城。在亚运的场外时间里,许多工作者埋头付出,为了赛场上一幕幕的闪光时刻而努力。近期,浙江在线特别推出《亚运C位》融媒体系列报道,将聚光灯照向不同岗位上的亚运工作者、参与者、筹备者,倾听他们正在经历的亚运故事。

IMG_5250.JPG

  浙江在线5月11日讯(记者 陈雷 翁宇君)“右手伸出大拇指,在左边肩膀位置画一个圆圈,表意‘亚洲’,双手握拳扩胸表示‘运动’,然后双手四指并拢,掌心朝外弯曲两下表示‘会议’,我们动作连起来就是‘亚运会’的意思。”5月初,在杭州亚组委办公大楼的一间会议室里,手语翻译员平凌珺向浙江在线记者细心分解着“亚运会”的手势动作。两年来多次受邀为亚运会、亚残运会前期系列活动提供手语翻译服务,平凌珺通过一组组流畅的手势,将亚运会、亚残运会的消息同步到无声的世界。

  “手语翻译服务亚残运会居多,但其实亚残运的参赛选手里没有听障人士,组委会更多是希望通过手语翻译,让听障观众能够共享这一体育盛宴。”平凌珺说。

  今年3月底,杭州亚残运会智能手语平台——AI手语翻译官“小莫”正式和大家见面。这一数字人物兼具手语播报和手语识别双重功能,搭建起了听障人士与健听人的沟通桥梁,而其背后语言体系的构建,就与平凌珺息息相关。

3.jpg

为亚运会/亚残运会活动提供手语支持 受访者供图

  “小莫”与听障人士的无障碍交流,离不开后台知识储备丰富的“最强大脑”。在“小莫”的开发过程中,平凌珺负责词汇库的整理和语法表达的优化。“尤其是语法这一块的优化,因为手语是视觉语言,它和健听人的语言表达是不一样的,”平凌珺解释,以“灭火”为例,自然语言表达是动作“灭”为先,但听障人士习惯把看到的东西放在前面表达,因此其手势动作是先表达一团火,再给出灭掉的动作。

  除了语法,手语表达的多元性也是面临的挑战。其实手语有方言和普通话之分,也有南北、国内与国际等地域之分,“就像诞生于南方的‘小莫’翻译风格有些偏向南方,”平凌珺透露。为了找到最贴近多数听障人士理解的表达,从词汇打法、语句表达到最终动作的录入,平凌珺不厌其烦地提供优化参考的建议。

5.jpg

平凌珺 受访者供图

  如今,“小莫”已走上工作岗位,平凌珺与亚运的缘分却没有止步于此。服务于亚运、亚残运宣传活动的同时,她还报名了赛事服务的志愿者,尽管目前还在预录用阶段,但她已提前踏入学习之旅。

  平凌珺说,因为家人中有听障人士,自己从小就学会了手语,此前她曾作为跟队翻译参与过2011年在浙江举办的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这样的经历为她服务赛事打下了基础。竞赛项目、赛事规则、比赛场馆、办赛理念、体育精神、文化礼仪……围绕赛事,平凌珺不断优化自己的手语表达。每次接触到新的词汇或者内容,她会询问不同年龄、工作领域的听障朋友,或者自己录制视频询问对方是否能看懂,如此反复,努力寻求贴近听障朋友的表达。

  积极准备的同时,平凌珺也怀揣着一个心愿——想实地去看看亚运、亚残运的竞赛场馆。平凌珺告诉浙江在线记者,手语表达需要熟悉空间方位,比如描述“地上有条灯带”,手指动作应往下而非往上,熟悉场馆可方便做出更好的解说。“很希望参与到这场家门口的盛会服务之中,”她说,无论最后能否参与,自己都会努力汲取新知识,时刻准备好为无声世界传讯。

责任编辑: 庞舒青

标签: 亚运;杭州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