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陈秋兰阿姨坚持14年做志愿者,大家都亲热地叫她“胖阿姨”。
浙江在线6月30日讯(浙江在线 记者/刘永拓 摄影/于诗奇 首席编辑/赵洁)年过六旬,本该歇下来,过着含饴弄孙的生活,而杭州麦苗社区的陈秋兰阿姨却越来越忙碌。每周有超过20个小时,她会穿起红马甲,做一名志愿者。
14年来,吴山广场、雷峰塔、火车站......这些人流集中的地方,都留下她的身影,不时为路人指路,或向游客介绍西湖美景。她说志愿服务让自己越来越开心,只要走得动,会一直做下去。
十四年志愿者
练就“活地图”本领
昨天上午,湖南游客赵先生和妻子到雷峰塔景区游玩,但购票窗口在哪让夫妻俩有点迷茫。就在他们搜寻引导标志时,笑盈盈的陈秋兰阿姨出现在眼前。
“这里有两个购票点,旁边的咨询中心可以买雷峰塔景区和西湖游船的套票,比分开买节省5块钱。如果想单买雷峰塔门票,我带你们去购票窗口。”陈阿姨的介绍既清楚又简洁。
紧接着,她从马甲口袋里摸出一张地图,摊开来给赵先生看。三言两语,她就把紧挨雷峰塔的三潭印月、花港观鱼和苏堤等景点细数一遍,还给赵先生规划了最合理的游览路线。
在景区为游客指路,对陈阿姨来说不是难事,哪怕是游客问到城区的乘车路线,她也能说得一清二楚,堪称“活地图”。这个能力并非一两天练就,而是她十多年来做志愿服务累积下来的。
一开始,她也会被游客打听的地点难住。为了提高服务水平,她不会简单地说一句“不知道”,而是翻开地图帮求助者找。“我找不到的地方就发动朋友找,既然做了志愿者就一定要帮到人。”她说。
从2002年响应“美化杭城”活动上街捡香烟屁股开始,陈阿姨就喜欢上志愿者的工作。14年来,她做过交通劝导员、义务清洁员、微笑服务员等各种各样的志愿者。她的志愿服务轨迹,就是整个杭城。
在景区做志愿者,为游客指路。
往返坐三小时公交
坚守岗位不怕折腾
如今,每周三上午和周日上午陈阿姨都会在雷峰塔景区服务。她先从三里亭坐5路公交车到浙一医院,然后转60路公交到一公园,再乘坐4路车到达雷峰塔。这一趟下来,得一个半小时。
为什么这么拼?她说:“志愿者虽然不是正式工作,但是得同样负责,完成任务要不打折扣,否则就不做。”她的认真劲从时间安排上也看得出来——每次来雷峰塔,她都要起个大早,5点起床做早饭,然后收拾家务,6点半不到便出门。
其实,雷峰塔服务点是陈阿姨老伴林叔叔的岗位,她只是“代班”。从2003年开始,她就拉着老伴做志愿服务。麦苗社区工作人员潘志超说,不论天寒地冻,还是酷暑三伏,他们两夫妻都尽量参加活动。
去年10月22日,林叔叔从雷峰塔景区参加志愿者活动回来,回到家就头晕。结果,第二天去红会医院检查,确诊是脑梗。医生说幸亏发现及时,否则不堪设想。林叔叔今年2月底才恢复下床活动,3月份就拄着拐杖参加志愿者活动。
由于心疼老伴,陈阿姨主动替他承担,只允许他在天气和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出来。昨天上午11点多,她结束服务活动,立即坐上公交车赶回家为老伴做午饭。记者问陈阿姨不怕折腾吗?她说如果怕麻烦就不是志愿者。
只要走得动
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年过六旬后,同龄人喜欢跳跳广场舞、带带孙子或者打打牌、旅旅游,享受人生。陈阿姨今年已经62岁,但她现在比退休前更加忙碌。
她每周的安排是这样的:除了收拾家务、照顾老人,每周一和周六在火车东站做志愿服务,周二、周四则在社区做治安巡防,周三与周日在雷峰塔做志愿服务。周五,她会空出来,陪社区的几个老姐妹说说家常话。
麦苗社区工作人员潘志超说,说起陈阿姨,社区里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并且亲热地叫她一声“胖阿姨”;陈阿姨家门背后常年挂着十几串钥匙,都是邻居的,谁家忘带钥匙,或者下雨忘记收衣服,都会给陈阿姨打个电话,只要她在家就有求必应。
除了帮邻居保管钥匙和收衣服,陈阿姨还是个经验丰富的奶奶。麦苗社区住着很多新杭州人,两夫妻上班都没时间接孩子放学。于是,陈阿姨不仅帮忙接孩子放学,还负责管饭和监督做作业。提到这个事,陈阿姨笑呵呵地说,她带过的孩子最大的已经上初中了。
“为大家服务,我的人生也更充实,越来越开心。我喜欢大家叫我‘胖阿姨’,我喜欢志愿者队伍的氛围,只要走得动,我和我家老头子会一直坚持下去。”陈阿姨说。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