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一儿童节,爱心人士为浙江留守儿童送上节日礼物和关爱。资料图
浙江在线杭州7月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胡昕然 通讯员/林轩 编辑/马丽红)“我想吃一次肯德基。”“我想去看看西湖是不是真的像诗里写的一样美。”“我想要一辆自行车可以快点翻过山回家吃饭。”这些对于杭州的孩子来说再平常不过,但是浙江好些留守儿童仍然在许下类似这样的愿望。
为了圆孩子们一个梦,“跟着课本游浙江”公益夏令营活动今天下午启动。活动将利用暑期近两个月的时间,为我省300多名农村留守儿童带去边游览边学习的机会。
主办方浙江团省委表示,夏令营只是“圆梦浙江农村留守儿童”大型公益系列活动之一,未来还有更多值得期待的精彩活动。
今年9岁的王可茜,是开化县明德小学学生。今天下午,她将和小伙伴们一起开启夏令营快乐模式。
王可茜的爸爸妈妈自她懂事起就在外打工。平时,家里只剩爷爷和体弱多病的奶奶,而爷爷奶奶为了维持家庭开支还要忙于农活,得空了还会去打点零工。“每到母亲节、六一节、父亲节这样的节日,我都会很特别想念远方的爸爸妈妈,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才会回家。”王克茜说。
“今年春节,妈妈说为了在春节里可以赚更多加班工资养我们,就没回家过年。”王可茜,她说自己和其他同学不一样,比起放学和周末,她更喜欢周一到周五上学的时候,“因为我等不到爸爸妈妈来接我,在学校还可以有小伙伴一起玩耍。”
前几天,学校放暑假了,可茜却眉头紧皱,变得心事重重。“爸爸妈妈回不来,爷爷奶奶又要干活,没有人陪我玩。”可茜告诉记者,她想要一套画笔和画册,这样就能把对爸爸妈妈的思念画下来了。
对于城市里的孩子来说,能在纸上画画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但是对于可茜来说非常奢侈。在衢州老家,可茜房间斑驳的墙上,红色、蓝色,拼音、图案,密密麻麻都是可茜写下的“心事”:“阿德的梦”“找春天”“小鹿的玫瑰花”“云南”……每一处笔迹,可茜都能讲出一个故事。
王可茜只是我省农村留守儿童的一个缩影,像王可茜这样的留守儿童在浙江有近11万。留守儿童是中国城乡二元体系松动后的一群“制度性孤儿”,父母因为生计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在(外)祖父母家中或亲戚篱下长大,是他们共同的特点。
《浙江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我省有58.2%的留守儿童与爸爸妈妈很少见面,其中26.5%的留守儿童与父母一年才见一次面。67.1%的留守儿童平时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与父母长期分离导致的自卑、害怕见到陌生人、存在逆反心理,还有少部分的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怨恨等心理问题令人心悸。更让人担忧的是,有50%的留守儿童觉得社会不公平,觉得自己的未来没什么希望的占12.1%。
近年来,浙江团省委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如丽水青田打造了留守儿童权益维护平台,青田团县委与法院、公安等部门联合,吸收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志愿者,定期到各校开展法制宣传;如文成县整合各方资源,建立县级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组织“留守儿童平安自护营”,为留守儿童提供假期观护、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等服务等。今后,团省委还将整合团系统内的资源,携手相关部门,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
今年以来,浙江省民政厅再次启动调查摸底,新一轮的排查摸底今年4月底已结束,据统计我省共有近11万的农村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温州、台州、丽水、衢州等山区。目前,全省农村留守儿童“一人一档”基本完成。
就在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我省还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据悉,这也是浙江第一个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要加快形成“家庭尽责、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团协同、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