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图书馆首届理事会成立仪式(资料图)
浙江在线杭州7月14日讯(浙江在线 记者/金许斌 编辑/沈正玺)今天上午10点,浙江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举行,会议公布了浙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进展。
记者从发布会现场获悉,浙江将全面推进“法人治理结构”制度改革。来自社会各界的精英人士组成理事会,直接参与公共文化机构重大人事、财务及发展规划、工作计划的决策。
到2016年底,浙江将力争完成150个以上的市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理事会组建工作。
浙江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浙江文化部门的重点工作。
2015年7月10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拉开了全面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大幕。
目前,全省共建成县级以上文化馆102家、公共图书馆100家、博物馆105家,图书馆乡镇分馆557个、农村文化礼堂5371家。
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的同时,省文化部门对文化品牌的培育更是不遗余力。
省文化厅厅长金兴盛表示,要不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方式创新,引导公共文化服务向规模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舟山借用了淘宝网的概念,建了一个舟山淘文化,探索把文化产业的项目都整合在一张网上,哪一个村、哪一个镇需要什么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只要在网上预约就行。”金兴盛说。
另外,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全省覆盖,“文化数字化”必不可少。目前全省建成1764个公共电子阅览室和44886个文化共享基层服务点(文化信息电子传播平台),全省可共享数字资源总量达795TB。
加大财政投入补齐发展不平衡的“短板”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浙江取得巨大成就,基本形成了文化“村村通”。但在体系建设过程中,仍出现了一些“短板”。
金兴盛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出现的“短板”概括为3个“不平衡”,即区域不平衡、城乡不平衡、人群不平衡。
区域不平衡就是浙江各县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去年公布的浙江公共文化指标体系评分中,得分最低的有7个县和3个地级市,3个地级市分别是金华、衢州和丽水。
城乡不平衡就是指乡镇公共文化服务没跟上城市的发展脚步。人群不平衡则是伤残人士、低收入群体等享受到的公共服务跟其他的群体比相对较少。
“对此,我们提出了两年提升计划,省财政每年拿出5千万的资金进行补助,我们两年拿出1亿元的资金,撬动了地方36亿文化投资,让区域文化不平衡的‘短板’能够补齐。”金兴盛说。
金兴盛表示,为了让文化服务能够满足乡镇百姓的需求,浙江制定了全国最高的文化礼堂建设标准。
按照这个标准,到目前为止浙江已经建了5000多家农村文化礼堂。针对一些较为偏远的乡镇,当地文化部门则采取“文化流动服务”的方式,将文化送进乡村。
社会人士参与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
公共服务文化体系要在浙江全覆盖,除了财政扶持之外,制度改革也必不可少,浙江图书馆引进了“法人治理结构”管理制度。
去年12月,浙江图书馆首届理事会成立仪式在浙江图书馆举行,来自社会各界的理事会成员,直接参与图书馆的重大人事、财务及发展规划、工作计划的决策。开创了省级公共文化机构设立理事会的先河。
浙江省图书馆办公室副主任张晓俐介绍说,去年成立的理事会共13人,社会代表理事9名,占70%,理事长也由社会理事担任。
9名社会理事分别为学者、作家、律师、教师、企业家、新闻媒体人、科学工作者、在读研究生等。
“理事会成员任期3年,有权审定图书馆管理制度,审核图书馆的工作计划和财务报表,并有权否决文化厅对图书馆馆长、副馆长人选的提名。”张晓俐说。
李方正是理事会成员之一,去年刚进入理事会时,他是浙大的研究生。读研时,李方正几乎天天“泡馆”,对浙江图书馆的每个角落都“了如指掌”。
去年暑假,李方正看到浙图官网上在招募理事会成员,出于对图书管理事业的热爱,李方正报了名。
“理事会成员大部分都是来自社会的精英,我只是一名学生,我能提的意见也不多,大部分都是图书日常管理方面的细节问题。”李方正说。
据悉,省文化厅将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制度建设,力争到2016年底,完成150个以上的市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理事会组建工作。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