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最新突发 正文
棚户区“变身”文化公园 杭州弥陀寺公园全新亮相免费开放
2016年08月02日 21:13:02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记者/吴振宇
【摘要】 焕然一新的弥陀寺公园已经基本完成建设,未来将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为市民提供一处集历史文化瞻仰品鉴、市民休想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居民游园区级旅游文化长廊。

QQ图片20160802204101.jpg

  修缮完毕后的弥陀寺公园 

  浙江在线杭州8月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吴振宇 编辑/胡芸)年逾六旬的杭州市民阮秀华从小在杭州的弥陀寺路长大,对这里昔日老旧的街区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今天,她再度回到了自己生活了大半个世纪地方,展示在眼前的已经是面貌一新文化公园。典雅的古建筑,在弥陀山摇曳的绿意映衬下格外幽静。

  “这里的环境改变了,也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这里的样子。”阮秀华说。

  几年前,弥陀寺路还是杭州闹市区的一处杂乱的棚户区。历史上,弥陀寺是清末民初杭州十大寺院之一。随着历史变迁,寺院逐渐废弃,在原有建筑群的基础上搭建了大量的居民住宅。2.96万平方米的居民建筑范围内住着多达372户人家,违章搭建现象更是比比皆是。地处杭州市区繁华地段,简陋的弥陀寺路与杭州的城市风貌格格不入。

  住在弥陀寺路时,阮秀华一家五口人挤在30多平方米的简陋住宅中,家中没有独立厕所。她告诉记者,拥挤不堪的居住环境下不仅生活条件恶劣,各种安全隐患也十分严重。由于地势低洼,强降雨天气还常常让狭窄的弥陀寺路严重积水。

  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弥陀寺路的居民完成动迁,阮秀华也搬进了100多平方米的新居。

  随后,弥陀寺公园开始投入建设。西湖区住建局局长吴国华介绍,恢复性修缮弥陀寺公园,实现拆后利用,建设一个集文化遗址保护、历史文脉延续和市民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城市文化公园。在拆除古建筑群中杂乱的棚户区同时,弥陀寺的原有风貌也逐步恢复,同时建设了近8000平方米的景观绿地,绿化率超过50%。为了实现对弥陀寺古建筑最佳的修复效果,恢复其历史原貌,西湖区有关部门还组织进行了修缮方案的比选,在建设中大量采用了木雕、堆塑等传统手工艺。

  在弥陀寺公园里,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修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弥陀寺石刻。在100多平方米的山体上,镌刻着一部完整的《弥陀经》,令人叹为观止。2001年,弥陀寺石刻就被杭州市政府列为文保单位。在修缮前,摩崖石刻历经岁月的涤荡早已满满目斑驳。杭州市专门聘请了浙江省古建筑研究设计院设计方案,采用表面清洗、脱盐、加固等措施对石刻进行了清理,让石刻重现典雅的风韵。

  目前,焕然一新的弥陀寺公园已经基本完成建设,未来将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为市民提供一处集历史文化瞻仰品鉴、市民休想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居民游园区级旅游文化长廊。


责任编辑: 胡芸

标签: 文化景观;弥陀寺;公园;古建筑;石刻;修缮;棚户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