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图片来自网络)
浙江在线12月2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俞吉吉 通讯员应琰)杭州也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一个起点?200张珍贵照片告诉你一个肯定的答案:“没错”。
由杭州市档案局(馆)和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联合主办的《杭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展览,目前正在杭州市档案馆二楼展厅展出。
展览以图文的形式梳理了从新石器时代至民国时期杭州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联系,展示杭州在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在历史上对外的贸易往来,时间跨度达几千年。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它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宁波、泉州、广州等是我们较为熟悉的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港口。你肯定会问,如何证明呢?下面,就让我们在这次展出的图片中去找寻那些遗落在历史长河中的证据吧。
杭州曾是国内最大的港口之一
众所周知,宁波是浙江省内的一大港口。事实上,杭州自古以来也是一个港口。从三国时期以来,杭州就成为国内最大的港口之一,特别到了南宋时期,杭州成为我国古代最主要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港口。
来看看各个时期的杭州港吧。
图:先秦时期东南地区主要港口
图:隋唐时期东南地区主要港口
图:宋元时期东南地区港口分布
图:明清时期东南地区港口分布图
到了明清时期,杭州港的海外贸易由盛转衰。
从杭州走向世界的丝绸、茶叶和瓷器
“千里迢迢来杭州,半为西湖半为绸。”丝绸、茶叶、瓷器这3种最能代表古代中国的物品都在杭州可以找到,其周边城市也多以这三大产业为支柱。丝绸、茶叶、瓷器等成为了江南地区的名片。
图:钱山漾遗址出土的原始绸片(展览方提供)
历史上,杭州生产的大量丝绸、茶叶、瓷器、书籍、手工业品等源源不断输出到海外,使杭州成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对外交流的主要地区之一。
图:唐花鸟纹刺绣夹缬罗 中国丝绸博物馆 摄
宋室南迁后,杭州成为宋代首都,聚集了庞大的人口,形成以杭州为中心的向心状物资流。杭州成为货物集散地,闽广商人将具有浓郁异域特色的舶来品运往杭州。南宋时期,海外贸易达到顶峰。
图:咸淳临安志浙江(钱塘江)图(展览方提供)
南宋时期,杭州的蚕桑丝绸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进步。据《咸淳临安志》记载,南宋时,杭州生产的丝织品主要有绫、罗、锦、缎、刻丝、杜缂、鹿胎、纻丝、纱、绢、绵、紬等10多个大类品种。
图:宋素罗背子 中国丝绸博物馆 摄
民国时期以来,杭州的丝绸业由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转变,丝绸装备、技术水平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丝绸产品质量显著提高,花色品种更加丰富,并诞生了一批著名的丝绸企业和绸庄,建立了一套相应的销售和教育体系。丝绸特色街、丝绸时尚节、丝绸旗袍秀等一系列丝绸文化活动,逐渐成为杭州丝绸业对外的一扇窗口。
图:民国蓝色印花绉绸倒大袖袄、花卉纹芝麻纱裙 中国丝绸博物馆 摄
此外,瓷器和茶叶也是杭州地区外销大宗物品,宋代也是传统制瓷工艺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官窑在南宋时期工艺水平极高,专供宫廷御用,民间无得见。
图:南宋官窑镂空瓶 南宋官窑博物馆 摄
茶叶外销则集中于清代和民国时期,从浙江运到广州外销的龙井茶,曾一度被贯以“一种非常昂贵的最上等茶叶”的名号。
图:清代外销茶具(展览方提供)
图:18世纪英国的饮茶时尚
国外博物馆的文物上也有杭州印记
本次展览还展出了来自东京国立博物馆等国外博物馆和其他机构的珍贵图像资料。
在不少照片中,你会看到丝绸、茶叶、瓷器等杭州印记,其中的浙江文物照片,大部分是首次在国内展览中使用,不乏国宝级文物。
油画:塔季希瓦女士穿着棱纹丝绸服(藏于莫斯科国立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图:嘉道年间杭州织造所产皇子补服(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提供)
图:无准师范像(日本国宝,藏于京都东福寺),无准师范是余杭径山寺高僧
为什么要办这样一个展览呢?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马丁是本次展览的主要策展人之一。杭州的对外关系是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其中也包括海上丝绸之路。他告诉记者,在举世瞩目的G20杭州峰会召开之年,将杭州海上丝绸之路展览呈献给社会,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杭州、认识杭州,“杭州是我国古代一个主要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港口,拥有大量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资料和档案,由于种种因素杭州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其他兄弟港口城市,这是非常遗憾的。所以我们要加大对杭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以弥补与其他地区的差别”。
至于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的论断,他表示,历史证据确凿。
展览将持续至1月25日。
【浙江新闻+】
杭州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那些事
古代外销船中的青瓷:
杭州和明州是吴越国重要的两个对外贸易港口。晚唐以来制瓷的技术积累和成熟,以及吴越国王频繁向中原诸国以及辽、宋进贡,越窑在这一时期进入一个更为繁荣的发展时期,这与港口的发展息息相关,相辅相成。
通过印坦沉船、井里汶沉船与黑石号沉船装载陶瓷产品的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进入10世纪后,越窑所产瓷器超过其他地方,一跃成为最重要的主流产品。井里汶沉船中出水的49万多件片器物中,中国瓷器占了75%,约36.7万余件,越窑青瓷器数量超过了30万件。阿曼的苏哈尔则出土了属于十世纪初的越窑青瓷。在伊拉克底格里斯河畔的萨马腊遗址也发现了九世纪至十世纪的越州窑瓷和白瓷碗碎片。波斯湾古港西拉夫也出土九世纪、十世纪的青瓷。
图:黑石号瓷器水下场景(引自中国国家地理网)
最早来杭的外国人
据传,最早来杭交流者是西印度人慧理,于东晋咸和(326年~334年)初年由中原云游入浙。
《天竺山志》记载,他行至武林(即今杭州)某山中,见有一峰怪石嵯峨、风景绝异,喟而叹曰:“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一小岭,不知何代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因此称为“飞来峰”。遂于峰后建寺,建有灵隐、灵山、灵峰、永福、下天竺五刹,是为佛教传入杭州之始。
另一位较早来杭的外国人欧曼本·阿法尼,据说是埃及建筑大师。唐武德年间(618年—626年),来杭经商的欧曼本·阿法尼在羊坝头出资建寺,这便是杭州凤凰寺的由来。根据《杭州府志》记载,在唐贞观年间,杭州的珠宝巷、弼教坊一带住有很多从波斯、埃及等地来做珠宝生意的商人。
茶叶东传日本
日本在大化改新之后,天皇开始以遣唐使的形式全方位向唐朝学习,从贞观四年(630年)到干宁元年(894年),日本共遣使19次。他们学习唐代文化,如饮食服饰、雕刻建筑、音乐美术、社会习俗、典章制度、释道儒学等。当中有很多人到过杭州,将中国的茶叶及茶文化源源不断地向日本输出。
唐德宗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日本最澄禅师来我省天台国清寺学习佛经,曾到杭州灵隐寺、净慈寺游学,归国时带回了不少天台山、四明山茶籽。这是杭州和日本茶禅文化交流的起源,这也是中国茶种外传的最早纪录。归国后的最澄禅师致力于在日本贵族阶层及僧侣阶层传播茶文化。嵯峨天皇与最澄的唱和诗歌《答澄公奉献诗》中提到陆羽:“羽客亲讲席,山精供茶杯。”
图:余杭径山出土的铁茶炉(展览方提供)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