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金梁) 双子座的人喜欢变化,适应力强,充满生命力。光从这一点来说,把浙江和江苏看作是省域经济第一方阵长三角的“双子星座”,名副其实。
然而,这对“双子星座”兄弟却是禀赋各异。一个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祥地,一个是中国百年民族工业的起源地;一个拥有庞大的企业家人才资源,一个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实业基础;一个长于模式创新引领商业潮流,一个长于资源调剂招揽跨国名企……
一位对江浙两省文化深有研究的省级领导同志曾形象的比喻说,江苏擅长做实业,经常是“二十个人做杯子,一个人去吆喝”,浙江擅长行商贾,可能是“一个人做杯子,二十个人换着法子吆喝”。
在发展方式更替和新旧动能转换成为首要课题的今天,当裹挟着新能源、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全新工业时代骤然来临,浙江和江苏这对“双子星座”,身具传统经济大省和新工业革命“叠加”优势,都开启了挺进“制造业2.0版”时代的征程。
那么,浙江和江苏制造业哪家更胜一筹?5月8日,一篇新华社的文章《“风”起“云”涌江浙“新工业革命”高点起跳》,会有什么样的论断呢?
智慧城还是物联网,哪座新城更放异彩?
太湖南北,有着两座不同的产业新城。
从太湖往南,进入杭嘉湖平原,浙江致力打造的是一种“未来照进现实”的产业新城模式——“云上浙江”。
2016年10月,杭州市人民政府联合阿里云公布了一项“疯狂”的计划:为这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城市,安装一个人工智能中枢——杭州城市数据大脑。这颗“城市大脑”的内核采用阿里云ET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整个城市进行全局实时分析,自动调配公共资源,修正城市运行中的Bug(英文缺陷之意),最终将进化成为能够治理城市的超级人工智能。
根据阿里云展示的前景,“城市大脑”项目组的第一步,是将交通、能源、供水等基础设施全部数据化,连接散落在城市各个单元的数据资源,打通“神经网络”。以交通为例,数以百亿计的城市交通管理数据、公共服务数据、运营商数据、互联网数据被集中输入杭州城市大脑。“在交通领域,我们可以看到城市大脑是如何思考的。”阿里云视觉计算团队负责人华先胜介绍,阿里云ET的视频识别算法,使“城市大脑”能够感知复杂道路下车辆的运行轨迹,准确率达99%以上。
与浙江的“云端漫步”相比,江苏打造的是“万物互联”。
在太湖北岸的苏锡常平原,无锡正在打造一个神奇的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新城。2009年11月底,国务院批准同意,支持无锡建设首个“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而无锡高新区,也乘势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已成为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和主阵地。
“物联网小镇站在产业发展的风口,打造之初,我们就是想把它建成一个有文化底蕴又有高新技术的小镇,这是一个数据先行的小镇,也是明日小镇。”无锡高新区副区长胡逸说。
目前无锡已建成传感网产业园、创新园、信息服务园、大学科技园和传感网应用展示中心,有1100多家物联网企业,15个物联网公共技术平台,5万多物联网专业人才聚集在这里,物联网产业年营收超千亿元。其中,物联网小镇所在的鸿山镇已经汇集了安利(中国)植物研发中心、深南电路、亚太科技、和晶科技、摩拜单车等50余家物联网企业、4家世界500强企业和9家上市企业,产业发展均衡,特色鲜明。
不论是浙江的智慧城市,还是江苏的物联网,其背后都连着大数据。
大数据的涌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也改变着企业的运作模式。制造企业也不例外,制造业整个价值链、制造业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涉及到诸多的数据。传统制造业向制造业2.0版转型之路上,大数据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对于大数据的运用,两省有着各自不同的领域,但对于大数据驱动制造业迈向智能化,有着极为相似的态度。
“橄榄型”变“哑铃型”,哪家产业结构变得快?
发生在太湖周边的“蝶变”,也正在由南而北、自北向南地改变着江苏和浙江两省的经济结构。以前重视生产环节,而轻研发和销售两端,订单结构以贴牌加工或简单的研发加工为主,产业结构以“橄榄型”为主,而“2.0版”的制造业更接近“哑铃型”结构,即更重视前端的设计研发和后端的个性化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环节,工业生产利润值将明显提升。
在浙江,民营经济发达,长年稳居中国民企500强榜单第一位,入选企业每年都在百家以上。加上各级政府的高度放权和充分的市场锤炼,这个省的中小企业掌舵者大多也嗅觉敏锐,擅长于商业模式创新。近年来,从传统制造业向前端研发、后端的物流服务转型也好,发展现代服务领域的电子商务、工厂物联网改造也好,在浙江各地均已成潮流。
今年2月,国内数字安防领军企业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将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和美国硅谷分别着手建立研发中心和研究所,这是海康威视首次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说,蒙特利尔拥有卓越的人才库,而硅谷则是高科技聚集地,这两个研究机构的设立将大大提升海康威视的研发能力,深度整合欧美国家技术和人才红利。
“十二五”以来,浙江省财政每年拿出1亿元用于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建成了16个省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有力推动了制造业创新,五年已累计实现各类设计服务收入54.8亿元,设计成果转化产值超过5000亿元。
在江苏,集聚着3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其中大部分集中于制造业。在给这些500强企业做配套和同台竞争的带动下,江苏一批本土制造业企业提升明显。聚力创新,从而推进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在江苏形成发展兴奋点。
位于苏北的徐工集团刚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这家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企业实现了爆发式增长,主机销售量和去年同期比增长了70%以上,出口全线飘红,增长也远远好于同期。
比数据增长更让人期待的是,这家有着70多年传统制造历史的“巨无霸”成功“大象转身”,建立起了自己的现代化服务平台,包括对全国2万台机器进行24小时远程监控和动态管理,为30万用户提供智能升级服务;在已建成的4个大型智能化制造基地内,智能制造设备占比达到80%,有效提高了企业的柔性生产制造水平和生产效率……
2016年,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在内的苏南五市成为我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江苏省专门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对上述每个城市安排5000万元的专项支持,如对省级优秀示范智能车间、符合条件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给予奖励,对收购国外研发机构的企业,则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奖励。
产业结构优化,才能汇聚转型升级新动能。从浙江和江苏一季度GDP增长情况来看,两省都把产业结构调整归纳为增速原因。而不同的是,浙江发力点主要在民营经济,而江苏主要在集体经济。
从“风”起到“云”涌,哪家在新工业革命?
一场以“互联网+”制造为趋势的新工业革命在浙江和江苏率先兴起并推进,但两者实现的路径却各不相同。
在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冯飞看来,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浙江互联网经济加数字经济,符合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大趋势。发展工业物联网,把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与制造业深度结合,进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也是浙江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途径和手段。
据统计,浙江省历年累计上“云”的企业已经达到9万家,并呈现明显加速态势。浙江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发布的“企业上云”行动计划(2017)指出,今年还将新增上“云”企业10万家。2017年元月的第一个工作日,位于杭州三墩的云谷小镇云计算产业园建设被放在当地集中开工项目的第一位动工开建,“未来中国大数据核心产业带”不久将在此间面世。
浙江“云”正聚的同时,江苏那边“风”已起。
走上江苏如东洋口镇的海堤,远远便可望见伫立在潮间带上近百台白色风力发电机,不停地嗡嗡旋转,海风吹动叶轮产生的电力都将经由陆上升压站输向华东电网。乘坐交通艇出海,在离海岸线35公里处,便是亚洲最大的海上风电基地——中广核如东海上风电示范项目。
据江苏省发改委发布的“十三五”电力发展专项规划透露,“十三五”期间,将按照沿海规模化发展和内陆分布式应用并举的思路,坚持海陆并举、以海为主的原则,积极推动连云港、盐城、南通等海上风电开发,到2020年,该省风电装机将达到千万千瓦。
除了以风能为代表的新能源,这两年来,江苏一些新行业、新产品发展迅速,智能制造、新型材料、高端电子信息产品等实现较快增长。2016年全省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90.6%,服务器增长50.2%,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增长36.6%,智能手机增长30.2%。
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兰建平说,江、浙两省“风”起“云”涌的背后,是以互联网+为支撑,以新能源、机器人、创意设计、高端装备、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为表现形式,涵盖前端的研发、中端的智能化生产、后端的大数据服务等全流程改造的新工业革命渐行渐近。
新经济才能点燃经济增长新引擎,不论是“云”,还是“风”。随着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快速成长,一系列高技术、高附加值、符合转型升级趋势的新产业新产品迅速增长,新经济规模不断壮大,意味着新动能迅速积聚、逐步释放。在这一方面,路径不同,但最终将是殊途同归。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