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最新突发 正文
农业部专家点赞浙江 “粮二代” 让现代农业发展更有希望
2016年07月20日 17:42:39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记者/张冰
【摘要】 这两天,全省粮食产业“机器换人”现场会在金华东阳召开,浙江“粮二代”,以及浙江粮食产业机械化的程度,都给农业部农机化司副司长胡乐鸣留下深刻印象。

QQ图片20160720171436.jpg

正在收割水稻的农机

  浙江在线东阳7月20日讯(浙江在线 记者/张冰 通讯员/钟秀兰 编辑/沈正玺)如果不是水稻种植、加工实现全程机械化,王美君肯定想不到她能够“玩转”1200多亩农田,让身为种粮大户的父亲刮目相看;郭梦婷的父母也肯定不会让“90后”的女儿在大学毕业后返回农村,成为参与现代农业种植、加工、管理的“粮二代”。

  这两天,全省粮食产业“机器换人”现场会在金华东阳召开,包括这两位姑娘在内的“粮二代”,以及浙江粮食产业机械化的程度,都给农业部农机化司副司长胡乐鸣留下深刻印象。

QQ图片20160720171306.jpg

各种先进的农用机械

  大学生返乡当“粮二代”

  能胜任农机手也能当“农创客”

  “农场添加新成员”,几天前王美君在朋友圈里晒出的这台新购进的大型水稻收割机,马上就在这几天的早稻收割中发挥出威力:每小时可以收割4-7亩水稻,不仅比之前的机器更效率高,而且不用再像以前那样还需要一个人专门搬运粮食,可以进一步节省人力成本。

  走进六石街道碧得丰粮食专业合作社的仓库,植保飞机等设备排列整齐。“所有机器我全都会操作。”王美君非常自豪地说。

  用了将近七年的努力,“80后”的王美君已经比父亲干得更加风生水起。她和老公一起经营1200多亩农田。去年,她被浙江省农业厅和浙江在线等单位共同评选为“浙江省百名大学生农创客”之一。

  不远处的歌山镇歌山村,“90后”姑娘郭梦婷成为“粮二代”的时间只有一年,她已经在自家田保姆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独当一面。

  去年大学毕业后,郭梦婷在父母的建议下留在老家,开始帮助父亲料理合作社里的一些工作。对于从小看着父亲干农活的郭梦婷来说,她自己也非常乐意参与其中。

  谈到机器换人给种粮食带来的变化,郭梦婷首先想到了初中时的某个周末。“那天忽然下了好大一阵雨,把晒的稻谷冲走了很多。” 她回忆说,当时村里人都是在操场等地方晒粮食,但无论是她还是父母、邻居,在暴雨面前都显得无能为力。

  “以前家里的农机设备出了问题,都是父亲自己修或者请厂家来修,现在很多事情都由我来做。”对于一些专业知识,郭梦婷学起来很快。如今,经过一年的历练,她已经可以独立操作整套粮食烘干设备和加工设备,处理一些机械故障,她也非常得心应手。

  农业部专家点赞浙江“机器换人”

  称“粮二代”让现代农业发展更有希望

  昨天,农业部农机化司副司长胡乐鸣全程参观了歌山镇田保姆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和六石街道碧得丰粮食专业合作社。他说,浙江的“机器换人”和“粮二代”都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实际上,粮食作物特别是水稻成为近年来浙江农业“机器换人”速度最快、成效最大的农业产业。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浙江依托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新增各类粮食机械装备3.1万台(套),是历史上增速最快的时期;浙江拥有1180家粮食生产机械化合作社和4000多个区域性服务中心,7.3万人农机从业人员中,获得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1.7万人。

  相对于其他很多地方都是老人在田里劳作,浙江很多大学毕业生选择到农业领域创业。“从‘粮二代’身上,可以看到农业发展的希望。浙江在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这也让现代农业发展更有希望。”胡乐鸣说。

  给胡乐鸣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浙江农业尤其是是粮食产业的“机器换人”。他指出,浙江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客观条件不是很好,但浙江结合实际情况,创造了很多经验。

  “应该来说,浙江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客观条件不是很好。浙江结合实际情况,勇于创新。” 胡乐鸣认为,浙江创造了不少在全国具有示范推广价值的经验和做法。他希望,浙江能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和规范管理等方面继续总结和提供更多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QQ图片20160720171313.jpg

烘干机的集尘装置

  如何补齐“机器换人”短板

  “粮二代”和政府部门都在努力

  王美君正盘算着,怎样让粮食种植真正实现智能化,让“机器换人”上一个新台阶。“比如育秧,需要有人根据温度拉开或关上窗帘;烘干过程中如果没有人盯着,锅炉的温度就没办法准确地把握。”她希望,今后能够通过智能化进一步改善作业条件,节省人力资源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郭梦婷也在补自己的短板。目前,她正在浙江农林大学接受农业技术方面成人教育,同时接受农业财务管理教育。从今年育秧以来,郭梦婷一直坚持在写“种植日记”,记录每天的具体工作,水稻长势、天气情况等,以及父亲传授给她的农业知识,她相信以后会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

  采访中,两位“农二代”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品牌”和“质量”两个关键词,她们已经各自为自己家的大米注册了商标,探索有机农产品的发展新路。她们对“订单农业”模式也都非常有兴趣,并为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有各自的探索和计划。

  “粮二代”在想着如何补短板,政府部门同样在考虑这一问题。

  尽管浙江粮食产业在“机器换人”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但目前存在需要补齐的短板。今后,浙江将在水稻产区要重点主攻栽植、烘干、秸秆处理环节机械化,尽快确定马铃薯、大浙江豆等旱粮机械化收获技术路线和适宜机型并大力推广普及。同时,积极探索无人驾驶作业机械、自动化流水线等智能型粮食机械装备。并培育打造一批具备全程机械化服务能力的农机合作社和多功能的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带动粮食生产的全程机械化。

  “十三五”期间,浙江将重点要围绕现代农业强省建设,推动粮食生产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量、高效迈进,力争到2020年全省建成10个以上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县。

  采访后记:心中有远景,“农民”自然就是体面职业

  曾有一位“农二代”发短信给记者,大致意思是:我在大学成绩一直不错,毕业后搞农业,我同学就说我“回家种田”去了,有点被藐视的感觉。

  有同样感觉的不只这位“农二代”,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创业,最难过的就是这道“心理关”,家长、同学、邻居等各方面都可能会“藐视”。但还有些时候,这种“藐视”不是来自外界,而是自己本人认为农民是个“不体面”的职业。

  殊不知,现代农业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高端大气上档次”,现代农业也早已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那么简单。越来越多像王美君、郭梦婷这样的大学生已经注意到到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景。他们来自农村,熟悉农业,他们毕业之后不是选择留在城市,而是回到故乡,一门心思去做有想法、有干劲儿的“农二代”、“粮二代”。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是浙江一直努力的方向。怎样才能让农民真正成为“体面的职业”?通过“机器换人”改变生产方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技术水平,让农民有钱、有闲,头脑有技术,心中有远景。

责任编辑: 沈正玺

标签: 农业;自动化;机器换人;粮食生产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