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最新突发 正文
触网浙江精彩故事(二)
转型升级优化工艺流程 智慧制造改变浙江船舶工业
2016年11月07日 14:36:33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记者 吴振宇
【摘要】 在舟山船舶企业金海重工的长涂岛基地,几艘即将交付的万箱级集装箱货轮正在进行着紧张的最后舾装调试。借助“智能制造”关键技术,使造船工业的生产流程与管理模式发生颠覆的改变,逐步打造出全新一代的信息化“智能船厂”。

  浙江在线11月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吴振宇 编辑/王艺)在舟山船舶企业金海重工的长涂岛基地,几艘即将交付的万箱级集装箱货轮正在紧张地进行着最后舾装调试。

  通过企业一体化的数字化管理平台,管理人员在手机移动终端就可以实现对十余艘巨轮的生产进行细化管控,并通过管理平台数字化获得实时的生产数据反馈,如果执行有偏差就能直接预警。

  现在,金海重工的生产基地将全面进行重新规划和改造,借助“智能制造”关键技术,使造船工业的生产流程与管理模式发生颠覆的改变,逐步打造出全新一代的信息化“智能船厂”。

  生产变革“软硬兼施”

  智能制造改变造船工业

  最近几天,公司信息技术部经理马强格外忙碌,他和同事们在为“金海智造”进行密集的讨论和工作推进,这项工作不仅关系着金海重工的未来发展,也会影响和改变浙江造船、甚至全国造船工业的面貌。

  “目前通过一体化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可以实现造船核心业务设计、生产计划和供应链的一体化管理,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和成本管控力,但这只是智能船厂建设的第一步。”马强告诉记者,通过调研发现,国内普遍存在“重硬轻软”现象。所谓的“重硬轻软”是指不断加大硬件、生产设备的投入,却忽视管理平台、数据链等软件建设,这么做只能形成自动化或智能化车间,还远不能实现智能制造。

  马强说,目前企业的智能制造将坚持“软硬兼施”,在硬件方面,通过自动化生产装备、AGV小车、传感器、机器人、全触屏机器为智能制造奠定基础。软件方面,深化应用数字化管理平台,推动5D虚拟仿真、制造执行管理平台、设备物联网服务平台、场地虚拟可视化平台、全价值链信息大数据分析,打造智能高效的金海驾驶舱,最终实现产品的全周期制造、管理与服务。

  通过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金海重工将引入大量的机器人、数控和自动化设备,开发ERP、PLC等专业系统,应用物联网、虚拟仿真等前沿科技,全方位改造升级现有生产厂区、车间,并建设光能发电、中水回收、漆雾处理等绿色环保工程,从而力争在在5-10年内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化船厂。

  船舶企业“三级跳远”:

  从高端制造迈向智能生产

  在十多年前成立之初,金海重工还以生产低端散货船作为主要业务,在市场竞争的急剧冲击下,企业通过大力引进国外智力资源实现迈向高端船舶制造领域的转型,取得了显著的效益。现在,金海重工已经初步建立起船舶建造、船舶修理、船舶交易、钢结构制造等多核发展的产业体系,成为首批进入造船“白名单”的企业。目前企业的生产订单中,豪华邮轮、万箱集装箱船、超大型原油轮等高附加值产品占90%以上。

  在我国船舶行业转型调整的关键时期,新一轮技术革命带来了崭新的机遇,推动船舶制造向船舶智能化、设计智能化、生产智能化、管理精细化和信息集成化等方向发展,智能制造也日益成为世界造船强国发展的新趋势。

  “市场环境的持续压力和劳动用工成本的不断攀升,迫使企业推动实施智能制造,从而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金海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宏捷告诉记者,如今船舶工业依旧面临着国际市场寒流的严峻挑战,为了适应当前的行业生存环境,金海重工把转型发展的目标瞄准了“智能制造”。

  在“中国制造2025”的崭新十年,金海重工的“智造”规划将以“精益化”为基础,“自动化”和“信息化”为支柱,通过三化融合,实现柔性交付、品质高、成本优的智能工厂,真正成为世界级高端装备制造企业。

  人与设备的“无缝连接”:

  未来船厂如何生产

  “通过一个信息物理网络,使人、设备、物、信息实现物联互通,这将借助传感器、智能物联网处理器、全触屏机器,将人和人、人和设备、设备和设备接在一起,就像人体的血管一样。”马强告诉记者,未来的智能船厂生产流程控制也将不同于传统手段,而船厂的信息化建设不像许多其他制造业企业的流水线改造,涉及复杂的运算制造,因此将对造船基地进行适应智能制造的整体性规划。

  “‘智能工厂’包括生产装备的智能化、生产方式的智能化、生产过程的可视化。”马强告诉记者,通过大量机器人、自动化加工设备,实现生工序、车间的智能化,每台设备运行数据也将自动采集监控。船舶制造生产根据需求拉动进行高度复杂的计划平衡和指令下发,生产指令将直接至工位、现场终端或自动化加工设备。

  值得关注的是,通过生产过程的可视化建立的5D产品全过程可视化模型,以及通过产品的虚拟仿真建立的产品3D可视化模型,现场人员通过终端可直接获取所需信息,可以对每一件物资、每一条焊缝,乃至每一个零件进行可视化的追踪分析。

  与此同时,企业的“智能物流”将内外物流体系贯通,外部实现和核心设备、材料供应商的信息互通,提高业务反应敏捷度。马强说:“试想如果外部的物资配套不到位,即使工厂内部的自动化生产效率再高,也无法发挥作用;而内部通过模型分析,将会对部分物资通过智能仓储、AGV小车,实现智能化的物流配套体系,提高柔性和敏捷度。”

  与此同时,现代智能制造还将给船舶工业的生产环境带来巨大的优化。马强告诉记者,在目前造船作业中粉尘和有害气体比较多的切割、涂装、喷砂等作业环境,通过机器要比工人直接作业更加安全,也能够极大的提高作业的精度和效率。

  “智能化改造也会带来人员需求的变化。”据马强介绍,企业对此已经制定详细的计划,将对员工进行适应未来智能船厂需求的培训,实现“同步升级”。

责任编辑: 王艺

标签: 造船;转型升级;工艺;数字化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