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最新突发 正文
如何以创新驱动发展?T20学者来了场马拉松式的“交锋”
2016年06月18日 23:53:00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记者/刘永拓
【摘要】 下午,各国专家在二十国集团智库会议(T20)T20“创新驱动与新经济发展论坛”上碰撞思想火花。为了把“创新驱动经济”说透,演讲频频超时,导致整场论坛开了4小时15分。即使这样,学者们仍意犹未尽,纷纷“私聊”。

QQ图片20160619000129.jpg

论坛现场

  浙江在线6月18日讯(浙江在线 记者/刘永拓 摄影/倪雁强 编辑/沈正玺)当你参加的一场会议开了4小时还没结束,有什么感受?今天,记者的感受是“让话题再飞一会吧”。

  下午,各国专家在二十国集团智库会议(T20)T20“创新驱动与新经济发展论坛”上碰撞思想火花。为了把“创新驱动经济”说透,演讲频频超时,导致整场论坛开了4小时15分。即使这样,学者们仍意犹未尽,纷纷“私聊”。

  创新性技术和产品必须符合消费者需求 

  如果说T20开幕式上专家的观点蜻蜓点水,那么下午的分论坛就是思想的深入交锋。下午2点,西班牙圣地亚哥大学校长外事助理Maria在“创新驱动与新经济发展论坛”上首先开讲。

  据Maria和同事的研究,波兰、印度、斯洛文尼亚等国家在生产领域有很多创新,不仅使碳排放得到减少,而且就业增长率非常快。就此,她引出话题——循环经济是一种创造就业的新引擎,也是促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对于这一点,她认为中国以及很多国家有共识,但在民众中的接受度并不是很高,导致技术创新的产品并不受待见。

  Maria介绍,在能源消费方面,西班牙40%的能耗来自交通领域,而西班牙所有的污染都来自交通领域,很多西班牙大城市都了解这一点。她认为,照此来说,西班牙的新能源汽车应该发展的很好,但实际上西班牙的新能源汽车比例只有1%。

  这是为什么?她举例说,其中一个现实的原因是,西班牙司机喜欢开快车,但混合动力的汽车速度太慢,不符合市场要求。

  “循环经济可以减少污染和垃圾,但问题是虽然大家认识到这些优点,但市场接受度并不是太高。”在Maria看来,技术创新必须考量消费者要求,得到他们认可,不然“再好的产品卖不出去,依旧不能改善环境”。

  Maria认为,进行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很重要的一步是加大宣传力度,让消费者意识到新产品能够对环境、社会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只有这样,循环经济的引擎才能开足马力。

  持相似观点的中国人民大学财经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说,无论怎么样的创新,终极目的是要为民众来提供福祉,增加他的满意度,幸福感。

QQ图片20160619000016.jpg

西班牙圣地亚哥大学校长外事助理Maria

  第三产业比重增加是供给侧改革成功的标志

  在论坛的第一阶段,专家们越讲越兴奋,以至于没注意到超时。所以,茶歇后主持人就提醒:每位专家只有15分钟的演讲时间。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林跃勤说,中国在过去二十年,“新经济”培育取得不错成绩,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没有形成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新兴产业群,新兴产业的发展对整体经济结构的拉动作用不明显,还有,新兴产业发展面临人才、资金、市场、制度等瓶颈和障碍。

  就此,他提出了改革方向——改善环境,放宽市场的准入,消除贸易障碍,推动自由贸易区。“对中国来说,不进则退,我们需要学习西方国家的技术,还要学习其他新兴国家的经验和教训。”他说。

  韩国国立庆南大学教授Lee Sangman非常关心中国发展,用中文阐述了对中国发展模式与供给侧改革的展望。“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比例大概是70%,中国还达不到这样的比例。”他认为中国供给侧最终要达到的结果是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这是改革成功的标志。

  对于中国经济创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说首先得有创新的文化,而他最看重的是“胆量”。“创新的’创’这个汉字由两个部分组成,左边是仓库,意思是想要创新就要有积累,同时旁边有一把刀,意味着有胆量才能创新。”他说中国人有敢于上断头台的勇气才能叫创新。

  越南国际社会科学院研究中心主任Phung Thi Hue建议,中国经济如果走出去,一定要选择有经验、有信用的大企业去国外投资。她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中国企业在国外的信誉,“一带一路”的目标才更容易在国外实行。

  创新是永恒命题必须高瞻远瞩

  浙江大学经贸学院副院长教授潘士远将创新进行分类——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自主创新是更高风险的创新,模仿创新是低风险创新,区别在于风险高的创新更具创造性。”他认为,企业或者国家要考虑怎样分配资源,使创新结构达到最好。

  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冯学刚理解的创新就是解决一些发展当中的空白点或者是难点。“乡村发展涉及到很多没有解决的难题,包括土地制度、劳动力问题,更重要是一些工商注册、环保、卫生、消防等规定,都可能限制发展。”他说,这些问题能解决就是很大的创新。

  来自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的赵红军教授认为,谈创新,有必要弄清政府和市场各自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另外,他觉得创新要有基础设施,“软件和硬件有非常好的匹配,中国才会成为一个创新的国家”。

  围绕创新,专家们越讲越多,越讲越深入,超时在所难免。为了让更多的专家发言,在论坛第三阶段,主持人宣布发言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接下来的专家只能意犹未尽地收场,进行私聊。

  4小时15分钟智力激荡后,创新驱动与新经济发展论坛落下帷幕。主持人总结道,创新是永恒命题,中国四大发明是创新,但现在的技术跟过去的技术不一样,一定要高瞻远瞩地看世界发展,看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 沈正玺

标签: 创新驱动;循环经济;经济发展论坛;技术创新;T20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