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勋剑在基地内用手机演示物联网操作。
浙江在线杭州11月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张冰 编辑/胡芸)全国唯一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省份,率先获批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全国农业“机器换人”示范省、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省……浙江农业发展的一个又一个“第一”和“唯一”,给全国农业发展提供了一批又一批先进经验。
同样,依靠强大互联网产业为支撑,浙江农业先行先试,让“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相融合,让现代农业闪现出智慧之光。很多农民搭上“互联网+”快车,智慧农业之梦已经成真。
“互联网+”成为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关键词
日前,农业部公布100个“互联网+”现代农业优秀实践案例,浙江华腾牧业有限公司的“互联网+”绿色生态智慧养猪,以及浙江乐播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365直播果园”等案例,代表浙江现代农业新模式成功入选。记者在实地走访华腾牧业了解到,该企业借助互联网新技术,实现了湿度、温度、气体含量等数据的实时采集,全程监测养殖场内生猪活动动态。同时,还通过建立生产大数据,真正实现生产自动化、管理智能化。
当现代农业遇上“互联网+”,总会给人或大或小的惊喜。在台州仙居,“365直播果园”通过在杨梅园安装视频系统,把杨梅的成长情况直接展示给全国消费者。消费者只要通过手机,就可以随时看到杨梅的成长情况,实现从产地到舌尖的无缝连接,让消费者放心购买。
今年年初,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浙江省“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通知》,其中提到要着力推进“互联网+”农业提质增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智慧农业”基地建设。无论是华腾牧业还是“365直播果园”,都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浙江农业乘着政策东风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获批创建全国农业“机器换人”示范省。今后五年,浙江还将推进“互联网+农机”发展,探索“互联网+”在农机领域应用,推进智慧农机建设,浙江正努力打造一批智慧温室大棚和智慧畜牧养殖场,以及自动化农业工厂。
“互联网+”,已经成为浙江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的关键词。智慧农业,将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桐庐永安村村民们正在村淘站里选购服装
把培育农村电商写入省政府报告
34个小时卖出近100吨大米,累计营业额达到68万元,这样的业绩陈小东在做农村电商前想都不敢想。近年来,农业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一大批农产品电商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淘宝村”里,农民借助互联网增收致富,山沟沟里的优质土特产通过电商平台,换来改善生活的“真金白银”。今年的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培育500个电商专业村,并把新建3000个农村电商服务站写进十件实事。
去年,浙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超304亿元,同比增长69%。浙江计划引导“两区”内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自营平台或第三方平台开展网上交易,促进产销对接,把“两区”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农产品电商的重要基地。
事实证明,无论是促农增收,还是农业“两区”建设,“互联网+”都将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技术推广运用,抓好农业物联网平台建设,打造一批智慧农业园区示范样板。
走进海盐凤凰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区,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全国首个世界名猪文博园已经基本建成。这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依托现代互联网技术,已经形成一条从养殖到屠宰、加工,再到商业、旅游的全产业链。在浙江全省,目前已建成的29条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年总产值已经超过1000亿元。
贴有“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二维码的火龙果。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网实现智慧监管
自从有了“农安嘉善”智慧监管APP,乡镇监管员高春喜只需拿着一部手机,就能在巡查、抽检现场把相关信息上传到“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还可以随时查看历史信息和监管员工作记录。
“扫一扫二维码,就能查到农药的详细信息,包括药品名称、药性、生产企业等。”嘉善一家农资店的老板告诉记者,通过农资产品数据入库,为农产品生产安全用药提供了保障,消费者还可以看到农产品的产地和用肥、用药情况,让消费者对质量安全放心。
2014年,浙江全面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两年多来,“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已在全省得到推广应用,先后有41个县整建制完成追溯体系建设,2万多家规模主体纳入主体信息库管理,消费者可登陆平台进行实时查询。
作为全国唯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浙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已经走在全国前列,涌现出很多类似于“农安嘉善”智慧监管APP这样的先进经验。
目前,浙江农业部门已经部署,要求整建制完成追溯体系建设县以移动端为载体,加快形成现代农产品质量安全移动端监管平台;同时,搭建一张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网,监管农业生产全过程,最终实现省、市、县平台与基层监管点协同联接、巡查监管与执法监督同步联动,对发生违法违规行为的主体实施精准打击,让监管“落地”。
以科技为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今年的浙江省“两会”上,有政协委员建议政府尽早拿出“互联网+”农业的顶层设计,真正利用“互联网+”发展好现代农业,制定整体规划,提升总体品质,形成浙江农业品牌优势。
浙江省农业厅与浙江省发改委联合发布的《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其中的相关内容解决了政协委员关心的“顶层设计”问题。规划中首次明确提出,专门谋划“互联网+”农业相关工作,提出要加快互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运用,强化顶层设计、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大数据农业。
据了解,规划中关于“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内容,是浙江第一次就相关领域编制五年规划。今后,浙江将加快农业大数据开发与应用,建立省级云数据中心;同时,组织开展农业行政监管、农业综合服务、农业政务信息三大平台建设,推动形成覆盖全省、业务协同、上下联动、数据共享的农业信息化网络体系。
已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为例,浙江正在谋划通过大数据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精准化和可视化,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提高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浙江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浙江要让消费者看到‘浙农追溯’四个字,就知道这是安全优质的农产品。”
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离不开科技支撑,而这恰恰是浙江现代农业的短板。前不久召开的浙江全省农业“两区”现场会上,省领导明确提出,浙江在“互联网+”现代农业方面与荷兰、以色列、日本等农业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特别在科技支撑上仍显短板。
成果只能代表过去,未来发展思路已经明确。今后,浙江将加强科技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快互联网和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运用,推动“两区”管理服务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就在那次现场会期间,记者见到了海盐万奥农庄的负责人万福祥。这位依靠科技带动周边农民致富的省级劳模在农庄里拼出的“田园追梦”四个字,或许代表了浙江农业人的心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现代农民搭上“互联网+”快车,实现智慧农业之梦。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