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他们是“钢铁之躯”,用血肉捍卫国家尊严;他们是“当代雷锋”,用热情温暖无助心灵。在偏远孤寂的边防前线上,在惊心动魄的抢险救灾中,在每一个国旗升起的地方,那一身象征着光荣的军装,便是他们坚毅的化身。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中国军人。
89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保家卫国,发扬作风爱民固边;89年来,军为民、民拥军。在建军89周年之际,让我们走进驻守在浙江大地的人民子弟兵,让我们一起感受他们的坚韧顽强,一起体会他们的冷暖甘苦。
7月12日,东风联圩出现决口险情,官兵跃入水中进行打桩作业。(史涵宇/摄)
浙江在线杭州8月1日讯(浙江在线 记者/黄兆轶 周旭辉 编辑/沈正玺)18年前,九江吕氏兄弟才呱呱坠地,就被家人抱着躲避洪水;18年后,这对双胞胎从浙江奔袭驰援,彻夜筑堤,守卫家乡和人民。
18年前,还是“小王”的王胜龙在解放军的护送下进入九江考场高考;18年后已是“老王”的他带着一个营的驻浙官兵奋战在九江大堤。
命令下达,久病卧床的妻子一句“去吧,注意安全!”驻浙部队连队主官肖孙兴舍下重病妻子与大部队驰援九江……
今年入夏以来,长江上游连续降雨、洪水汹涌而来,九江一度告急。危急时刻,2500名驻浙官兵紧急驰援,确保九江城安然无恙。浙江在线记者在九江抗洪一线,听闻、感受到了人民子弟兵可爱可敬的动人故事和保家卫国的坚韧精神。
吕攀
第一个建军节过得非同寻常
18年前被救的婴儿18年后拯救家乡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战士许三多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做有意义的事”,而对于驻浙73051部队的列兵吕攀来说,这次能在抗洪一线守护家乡人民,就是他从军以来最有意义的事。
小吕今年18岁,九江共青城人,去年9月和哥哥一起参军入伍。记者见到小吕时,他刚从大堤撤到临时营区修整,闷热的宿舍里住着8位战士。
“这里的环境已经好多了,前几天在大堤上都是通宵干活,住的是行军帐篷,里面热得像蒸笼。”小吕稚嫩的脸庞已经晒得黝黑,豆大的汗珠不停落下。这次抗洪,小吕和哥哥是第一批进驻的官兵,他一直在都昌县的大堤上抗洪。
小吕介绍,在大堤上,他们每天都在不断加固大堤、构筑子堤,任务完成后要轮班巡堤,有时候一干就是一整天,“18年前的洪灾我刚刚出生,是被家人抱着避灾的,现在我长大了,有能力保护家人和老乡们,辛苦一些也是应该的。”
7月10日,官兵跳入水中用沙袋加固堤坝。(史涵宇/摄)
在抗洪的20多天里,小吕印象最深的就是一次洪峰漫过河道,当时洪水已经朝着下游农田冲去,他有些不知所措。危急关口,小吕所在连队的主官带头跳进了缺口处,随后战士们纷纷下水,用身体堵住洪流、扶住木桩,为打桩堵缺赢得了时间。“那天全连官兵轮番接力,在水里泡了整整一天,终于把缺口给堵住了。”
随着水位的下降,部队也得到了修整的机会,按理说小吕可以就近回家看看家人,毕竟从军一年来他还没和家人见过面,“想家是肯定的,但是我们是带着任务来的,绝不能随随便便就请假离队。所以一开始我都没和家里人说,哥哥也是瞒着家里人。”
直到一名老乡战友和家里联系,小吕的家人才知道一对孩子就战斗在大堤上,保护着身后的家人。老父亲几次想来探望,都被小吕以任务繁忙给挡了回去,“还是等完成任务后,再让家人来看好了。之前爸爸已经去大堤上远远看了哥哥一眼了。”
王胜龙
因为当年你身上的那抹绿而成为你
18年前的受助学生18年后回乡抗洪
1998年7月5日,距离当年高考只剩2天时间,而18岁的九江考生王胜龙却忧心忡忡,“别的考生是担心能不能考好,我是担心有没有机会考。”那年洪灾,九江地区受灾严重,王胜龙的担心不无道理。
回到考场的王胜龙因为眼前的一幕把心放下了——校区里随处可见一抹绿色的身影,他们清扫干净了校园,排出了积水,构筑好了沙袋防水——“解放军来了,心里的担心瞬间就消失了!”正是由于部队的保驾护航,王胜龙顺利地参加了高考,进入江西师范大学学习。因为当年的那抹绿色,毕业后的王胜龙毅然决定参军入伍,开启了14年的军旅生涯。
转眼18年,九江市再次面临洪灾威胁。而当年受到解放军帮助的王胜龙已经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担任通信营营长。“说句心里话,来抗洪我心里是矛盾的。高兴的是我能为家乡做点事,但是部队来救灾,说明家乡的情况不容乐观,所以又很担心。”
通信营部分官兵也是第一批进驻九江的部队,刚到现场,战士们就为7个抗洪点搭设好通信设备,确保抗洪命令能够及时、准确传达到每一个大堤上。
“本职工作完成后,战士们又配合其他部队筑堤、巡逻。撤下大堤后,全营官兵也积极参与九江城市秩序的恢复,前往当地敬老院、城市广场打扫卫生。”王胜龙说。
以往,迎接建军节的通常是一场篮球赛、半天休假或是军歌卡拉OK比赛。“人民子弟兵的节日就在眼前,作为军人,坚守大堤让我们每个人倍感光荣。”
7月14日,九江赛湖大堤突降阵雨,为了节省时间,官兵们坐在大堤上就餐,吃完继续奋战。(朱万福/摄)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连队主官舍下重病妻子赴一线
“去吧,注意安全。”病床上,还戴着呼吸机的妻子轻声叮嘱,肖孙兴望了望妻子,踏上了抗洪一线。
肖孙兴,30岁,从军11年,目前是73051部队某连指导员。他的妻子多年前罹患白血病,虽然已经治愈,却被病魔拖垮了身体,骨髓移植后的排异现象更是引发了多种并发症,食欲不振、体质虚弱,还查出了食道癌。
“去年做过手术了,但是人在ICU病房住了些日子,需要观察病情。”肖孙兴说,近段时间妻子刚刚返家修养,不过生活不能自理,还要一直吸氧,身边断不开人。所以,肖孙兴几乎天天军营、医院、家里三头跑。
可是当抗洪命令下达后,肖孙兴还是决定要赶赴一线,和妻子商量后也得到了支持,“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当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我更应该带队冲上去。”
来到大堤上,肖孙兴就将家事暂搁一边,全身心投入到抗洪一线。在共青城的抗洪斗争中,肖孙兴所在连队在大堤上奋战一整天,用沙包在大堤顶部再筑起了一道子堤,提升了大堤拦水高度。
叶文斌
英雄部队两赴九江抗灾
部队开拔百姓万人送行
本次参与九江抗洪的73051部队的前身是红二军团,由贺龙元帅亲自创立。战争年代,这支部队战功赫赫,参与大小战役1100余次,参与解放城市102座。和平年代,这支部队同样是钢铁劲旅,积极投身到社会建设、抗灾抢险等工作中。1998年的九江抗洪救灾、2008年江西抗冰救灾、2010年上海世博安保、2015年丽水里东泥石流救援都有这支部队官兵的身影。
“这次接到上级军委指示来到九江抗灾,已经是我们部队第二次来九江了。”部队政治部副主任叶文斌说,部队从7月7日起先后分两批派遣了2500名官兵赶来救灾。抵达后,部队在长江沿线、鄱阳湖沿线、九江当地“三湖”沿线等7个点抗灾,共出动抗灾官兵13800多人次、巡堤530多公里,成功处置小型决口1处以及管涌、泡泉共260多处,确保了九江城未受洪水严重影响。
如今水位下降,部队也于7月28日陆续撤出九江城。部队开拔当天,九江市民万人送行,一列列队伍走出临时营区时,两边的街道围满了送行的群众,一条条言真意切的横幅随处可见。夹道欢送的九江人民拉住这些保卫他们家园的子弟兵,鸡蛋、冰饮、干粮使劲儿往战士们的手里塞。20多天奋战下来,战士们收获了最美好的建军节礼物。
叶文斌表示,在九江抗洪一线迎来自己的节日,对于部队和官兵个人都有重大意义。九江对于部队来说不仅是任务区,也是红色家园,当年部队前往南昌参加起义时,九江就是出发点,是这支部队走向全国解放的红色起点,家园受到洪水威胁,子弟兵义不容辞。同时,对于官兵们来说,为人民服务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完成任务就是对他们过节最高的荣誉和奖励。
在救灾前线,子弟兵用“钢铁之躯”为人民筑起了一道抵挡洪峰的移动长城;在危急关头,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的永远是这群最可爱的人;在人民需要时,这一抹绿色从来不会缺席,给我们带来心安。谢谢你们,中国军人!节日快乐!
7月11日凌晨,官兵紧急奔赴永安堤决口处封堵管涌险情。(史涵宇/摄)
官兵正在水中搭架铺路(赵恒/摄)
“民族脊梁 热血铸军魂”八一建军节系列报道
② 48小时转运6.3万件物资 浙江赴利维和部队创造中国速度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