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他们是“钢铁之躯”,用血肉捍卫国家尊严;他们是“当代雷锋”,用热情温暖无助心灵。在偏远孤寂的边防前线上,在惊心动魄的抢险救灾中,在每一个国旗升起的地方,那一身象征着光荣的军装,便是他们坚毅的化身。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中国军人。
89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保家卫国,发扬作风爱民固边;89年来,军为民、民拥军。在建军89周年之际,让我们走进驻守在浙江大地的人民子弟兵,让我们一起感受他们的坚韧顽强,一起体会他们的冷暖甘苦。
台州边防支队大陈边防所民警王家发为老人展示他的理发“手艺”
浙江在线杭州7月2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吴佳蔚 通讯员/米泽杨 涂锋军 编辑/汪江军)2003年,怀着一腔热血,安徽小伙王家发踏上台州大陈岛,成为千千万万名守岛边防战士的一员。那一年,王家发18岁。
边防所民警、抢险英雄、义务摄影师、农科达人……13年间,王家发的“身份”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不变的是以“奋斗、拼搏、开拓、创新”为主体的大陈岛垦荒精神。
王家发说,守岛不仅需要一股“能吃苦”的毅力,更需要一颗“为民服务”的热心。
13年义务为岛民拍照1000多张
自学理发服务老人
大陈岛距离台州市区52公里,分为上、下大陈两座海岛,上岛需要2个小时的船程,平均每年还有100多天的停航时间。王家发所在的上大陈岛面积只有7.6平方公里,岛上常住人口中有60%以上是老年人,年轻人基本已迁往繁华的城区。
从18岁上岛那年开始,王家发就和岛民打成一片。对于来自内陆地区的他而言,海岛的一切都充满了新奇。
受条件限制,大陈岛上至今都没有一家照相馆,岛上居民办理证件只能出海去市区。
细心的王家发很快注意到这一点,于是,他利用到市区出差的机会,联系了一家照相馆。在此之前,他事先联系好需要拍照的岛民,用所里的数码相机帮对方拍好照片,再利用QQ把照片传送给照相馆,照片洗出来之后再随船带回岛上,挨个通知对方来所里领取。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王家发和同事会直接把照片或证件送到老人家里。
“虽然还是有些不方便,但至少能给需要拍照或办证的老百姓减少点跑腿的时间,辛苦点也值了。”王家发笑着说,一口台州方言地道又流利。
13年来,王家发陆陆续续为岛民办理出海船民证2500余本、暂住证1000余本,送证上门1600余份,义务拍照1000多张,仅拍照一项就为村民减少负担费用达8万多元。
除了拍照,王家发的理发技能也是一“绝”。
在台州边防支队大陈边防派出所的荣誉室里,陈列着一把老旧的手推剪,这是历代官兵用来为岛上群众义务理发的“爱民剪”。
大陈岛只有一家理发店,店主陈师傅已年近古稀,身体和精力都大不如前。过去,岛上的居民只能在过年过节或刚好到椒江采购生活用品时理个发,十分不便。
为此,大陈边防派出所推出了定期为岛上孤寡老年人义务理发的便民服务举措,一干就是十几年。随着时间推移,所里的民警换了一茬又一茬,手推剪也换成了现在的电动剪。
2009年,王家发从退役的老班长手里接过了这把“爱民剪”,并专程向陈师傅“拜师学艺”,经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了基本的理发技巧。
如今,王家发到辖区走访时,经常会多拎个理发工具包,遇到有需要的老人就帮忙理发。
尽管没有高超的技艺和花哨的设计,但在老人们眼里,一个简单精神的发型就已经很好了。掀开布档的瞬间,镜子中映出那一张张满足的笑容,便是王家发最幸福的时刻。
王家发义务为岛民理发
变身“农科达人”为岛民致富铺路
以岛为家演绎“海岛一家亲”
近年来,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衰竭,大陈岛一些靠捕鱼为生的村民陷入困境。王家发在挨家挨户了解村民收入状况后,积极引导他们转产、再就业。
在大陈岛,各类技能培训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王家发积极向政府部门反应,并专门请来养殖、种植能手给村民们传授技术。
不料,第一次上课村里200多个青壮年劳力仅有12人参加。但王家发并没有因此灰心,反而立即改变策略,针对岛民普遍关注的经济纠纷和如何维权等内容,亲自开展讲课,一个个典型事例、一句句简洁话语,深深地吸引了前来听课的岛民。
慢慢地,王家发讲课,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在岛民中传开,第二次授课时,会议室里就坐满了人。他趁热打铁,让农技人员给大伙儿传授海岛条件下的种植、养殖技术。从此,岛民中掀起了学农技、用农技的热潮,大多数村民都把精力放在了生产致富上。
目前,除从事传统渔业捕捞外,上大陈岛还发展起了种植橘子、杨梅、养殖牲畜等增加收入的副业。
对于大陈岛的老人们而言,王家发已经成为家中的常客,彼此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大陈岛南岙村有位90岁高龄的老人叶仕庆腿脚不方便,王家发就每隔两三天去他家送一次菜;80多岁的老人许莲友女儿不在身边,王家发两个星期去帮她打扫一次卫生、修剪修剪指甲;81岁的老垦荒队员周银翠患有风湿病,每逢月底,王家发都替她领取好养老补助,购买好膏药和水果送到她家中。
盛情无以为报,老人们纷纷将平时自己都舍不得吃的鸡蛋、玉米、甜瓜攒起来,等到王家发来家里时拿出来送他。每每被王家发推辞时,一些老人会故作生气道“如果不拿着,以后也别来家里了……”这种看似“赌气”的对话中,透露出的是一份质朴的情谊。
已到而立之年的王家发也曾经处过几个对象,对方对他很满意,可一来岛上看了这里的环境,想着以后的两地分居就望而生畏。王家发的个人问题也成了大爷大妈们的心病,大家生怕他会因为找不着对象而申请调走,有几次他离岛学习、出差,几天没见到面,大爷大妈们就会跑到所里打听他的下落。
那一段时间,大家争着当起了红娘,恨不得自家再多出个女儿来好留住这个好“女婿”。经热心的岛民搭线,如今王家发终于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并踏上了幸福的红地毯,他的妻子就是上大陈岛居民管莲凤给介绍的。
“我觉得特别幸福,结婚的时候,他们(岛民)还按照当地的习俗特地送来各种特产祝贺,把我当做自家人一样。”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王家发的眼眶略微湿红。常年守岛,13年只回过6次家的他对家人对亲情有着更多的渴望,正是岛上乡亲们的热情填补了这颗异乡游子的恋家之心。
“守岛的意义不仅在于保家卫国,更是服务一方百姓。”这是王家发的工作格言。历经60年风雨考验的大陈岛垦荒精神,成为长期激励王家发奋勇向前的动力。“我要像老垦荒队员一样,越艰苦,越要努力奋斗,越寂寞,越要热爱生活。只要祖国需要,人民需要,我愿像钢钉一样牢牢扎根海岛,把青春献给大陈岛。”王家发说。
在工作走访期间,王家发还会为有需要的孤寡老人剪指甲、打扫卫生
台风来临时,王家发帮助岛上群众迅速转移
“民族脊梁 热血铸军魂”八一建军节系列报道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